石油时代的大部分时间,石油生产国组织都在试图控制油价。上世纪20年代,得克萨斯铁路委员会就已开始这样做,并获得美国其他州和联邦政府的支持。到上世纪70年代,石油生产国成立了欧佩克控制油价。
但2014年夏季以来油价暴跌,表明原油市场已无法控制。以过去5年美国页岩油生产的巨大成功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放缓的担忧,以及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沙特改变策略等,共同导致全球石油供应过剩,油价暴跌逾50%。
市场力量
目前来看,影响油价的是市场力量,而非政治决定。从休斯敦那些大型油企的董事会,到利雅得的宫殿,油价暴跌让相关方焦躁不安。然而,这并非完全没有先例。
马克·吐温曾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地相似。”尽管市场状况没有一模一样的先例,但过去也能给未来提供一些线索。
最近一次油价暴跌发生在7年前。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和随后的金融危机,使得油价从比2014年价格还要高的峰值跌至最低点。但事实证明下跌是短暂的。在2008年12月跌至37美元/桶后,布伦特油价到2009年6月重返70美元/桶。
从需求方面说,2015年看似和2009年很像。6年前,在2008年末和2009年初的短暂下跌后,中国经济很快恢复强劲增长,为油价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一直强劲,尽管预测机构预计其需求会放缓。供应方面则有不同。2008年,欧佩克采取果断举措,9~12月分三步实现日减产420万桶,直至创出史上最大幅的单日减产,帮助稳定了油价。
欧佩克控制石油市场的能力往往被夸大,但其在2008年的干预显然作用明显。在去年11月27日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上,各国代表纷纷表示,欧佩克的影响力已达到极限。
会议让产量水平保持不变的决定,确认了该集团最具影响力的成员沙特数月以来一直暗示的政策。正如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所说,欧佩克减产(主要是沙特减产)只会让美国页岩油和其他高成本能源的更多“边际供应”来填补缺口。
纳伊米“打开输油龙头”策略的先例是沙特前石油部长亚马尼曾经推行的政策,后者在为支撑价格减产5年后,1985~1986年下令提高石油产量。1986年油价暴跌,全球进入一直持续到2000年的低油价时代。
未来难测
另一个与当前情况类似的例子是,当年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的飙升。当时,北海和阿拉斯加开始产油,效果无异于这场页岩油气繁荣。
与中东油田相比,北海和阿拉斯加的油田开采成本相对较高。欧佩克上世纪70年代推升油价的举措,使得开发那里的石油成为可能,这与此次油价下跌前几年的高油价让页岩油开发成为可能一样。
尽管低油价打击投资,迫使西方石油公司削减成本,包括出现上世纪90年代末的并购潮,但生产需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做出回应。英国、挪威和美国阿拉斯加在本世纪之交仍继续大规模开采石油。
然而,随着那些地区产量步入下降通道,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也开始强劲增长,最终为本世纪初的油价大幅上涨创造了条件。但问题是,供应方面何时会出现类似调整。今年初,很多人预计,美国页岩油气产业会很快陷入低迷。
生产公司通过提高效率挤出部分收益,并压低付给供应商的价格。他们也一直在“掐尖儿”生产:主要开发产油量最高的地区。事实证明,美国生产的弹性超过预期。
然而,华盛顿能源政策研究基金会的特丽莎·柯蒂斯表示,油价跌至50美元/桶以下会给页岩油气产业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乐观断言“似乎一切都好”忽视了如下事实,即钻井平台的数量总是要过段时间才会反映到产量上——钻井平台过去一年减少了63%。柯蒂斯表示,会滞后一段时间,尽管页岩油气产业没有走向死亡,但可能会进入“冬眠”。
在项目开发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投资承诺的其他石油生产地区,生产对油价下跌的反应将更慢。
能源经济学家菲利普·弗莱杰表示,处于金融危机中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可能首先崩溃,该国日益升级的骚乱让其240万桶的日产量可能不保。
由于上述原因,尽管石油市场暂时会因短期压力(包括伊朗可能额外供应一些石油)而承压,但更长期的价格趋势似乎仍是上行,如果委内瑞拉或其他地方爆发危机,油价还有可能大幅飙升。花旗集团分析师爱德华·莫尔斯表示,60~80美元/桶的油价会让供需重新实现平衡。
化石燃料供应将随着需求增长而日益紧张、从而推动价格上涨的观点已降温,或许是永远降温。过去十年的教训在于,只要合适的技术、资本和法律框架到位,油气将源源不断地被开采出来。因此,如果世界想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各国政府需要采取刻意朝这个方向引导的政策。
上一篇: 麦德龙启动国内首个分布式太阳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