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爆发与新能源的“走红”,成为近年来汽车圈最受关注的两个板块。不过在今年上半年整体车市放缓的情况下,SUV依然保持坚挺,成为整体车市最主要的销售主力,虽然新能源市场也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业内却对此“褒贬不一”。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为15.83万辆,同比2016年上半年15.05万辆增长31%,其中6月销量为4.14万辆,同比增长22%;。从表面来看,国内新能源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状态,但实际来讲,同前两年相比新能源市场的增长幅度已经大幅减缓,不仅如此,这样的成绩距离今年新能源车80万辆(含商用车)的销量目标相去甚远。 “规范”的结果 之所以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并不如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一、二月份拖了后腿。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累计销量为21,944辆,同比下跌了8%,新能源车销量的下滑主要是受到了“补贴滑坡”与“目录重申”政策的双重影响。 去年12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不仅提高了“补贴门槛”,还将国家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金额下调了20%,并且还规定了地方补贴不能超过国家补贴的一半。 该政策一出极大的影响了众多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不仅如此,由于《通知》规定了地方补贴不能超过国家补贴的一半,不少地方政府未能及时更新相关的补贴政策,造成了此时消费者要想购买新能源车只能享受国家补贴而不能享有地方补贴的尴尬,使得部分消费者持观望态度,从而影响了当时新能源市场的整体销量。 在四部委刚刚下发《通知》后不久,今年1月9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2016年发布的1至5批新能源车推广目录需要重新审核,由于国家规定,新能源车在未进入推广目录之前,均无法上牌,这直接造成了部分新能源车的“停售”。 资料显示,2016年前五批《目录》大致涉及新能源汽车企业235家,总共2,193款车型,也就是说,235家新能源企业,2,193款车型都需要重新核定通过后才能进行销售。直至2017年1月23日,工信部才公布了目录重申之后的第一批新能源车推广目录,然而目录仅包括了39个企业的185款新能源车型,导致还有众多车型处于“冰封”状态。 “目录重申”政策的推进,极大的缩小了消费者在新能源车的选择区间,从而直接影响了新能源车的市场表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方政府逐步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标准,新能源推广目录也陆续出台,新能源市场又开始逐步恢复了活力。 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市场恢复了76%的同比增幅,4~5月则稳定在40%以上的同比增长速度,经过“补贴滑坡”与“目录重申”双重政策的考验,新能源市场正在逐步规范。从长远来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市场的表现,但却提高了新能源市场的整体质量,这将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同往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的销量表现并不显眼,但其却拥有更高的含金量,这一点毋庸置疑。 依然被动的局面 在相关政策的整顿之下,新能源市场正逐步转向规范的轨道,但就目前看来,新能源市场依然未能实现由“政策市场”向“自由市场”的转变,这一点从地区之间新能源市场的差异便可看出。 据保监会发布的新能源车交强险指数显示,在北京地区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据了98%的份额,这是由于插混车型在北京市场并不算做新能源车导致的,而在政策相对宽松的上海,插混车型则占据了新能源车73%的份额。不得不说,同纯电动车相比,插混车型不受续航里程的限制更具竞争实力。但目前来讲,纯电动车占据着新能源的销量主力,而这背后都有着政策的影子。 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新能源销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除了上海之外,其余9个省份纯电动车都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这样的结果背后一方面是由于分时租赁行业快速发展的市场行为引起的,另一方面地方政策的倾向也是纯电动车热销的重要原因。 由于纯电动微车的续航里程足以应对城市内的出行,并且纯电动微车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使得纯电动微车成为众多分时租赁企业的首选。其次,各地方政府也为纯电动车的推广开出了各种优惠条件。例如,合肥的新能源车销量中,纯电动车占到了96%的份额,这是由于合肥市政府为购买纯电动车的消费者额外补贴2000元的电费,其次,合肥市政府还将为超过300辆的分时租赁企业提供每月每车500元的奖励。 正是由于相关政策的推动,国内新能源市场才呈现出纯电比插混吃香的局面,再加上分时租赁行业的发展,使得纯电动车的销量中纯电动微车占据了极大的份额。而使用更为便捷的插混车型被边缘化,以及中高级新能源车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市场相对局限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新能源车的产品实力并不强,这也将成为特斯拉、大众、戴姆勒等一批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的合资品牌,抢占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最好契机。 6月1日,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之下,江淮和大众、戴姆勒与北汽纷纷签署了在国内合资生产新能源车的协议,紧接着特斯拉将要国产的消息也是吵得沸沸扬扬,众多合资品牌纷纷将触角伸进了国内的新能源市场,而国内新能源市场却在政策“揠苗助长”的背景下,未能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质的突破,这令众多自主品牌在这场新能源攻坚战中面临越来越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