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狭义与广义的区别何在
杰里米.里夫金所提倡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基本特征有: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一次能源;可大规模接入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域能源共享;支持交通系统向电气化方向转变。
国家电网公司所提倡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可以概述为:在全球能源互联共享的战略构想下,以泛在智能电网为基础,通过“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利用上的清洁能源替代,能源消费上的电能替代,实现世界能源的优化配置和消费。
以上两种关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阐述是界内普遍知晓的,实则都属于探索性的。时下,能源互联网在概念上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之所以争议不断,其中不可否认的是带有被炒作气息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并不能够完全解释能源互联网的内涵。这里把能源互联网概念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的能源互联网强调未来能源构成要素广泛性、平等性、协同性,且把电能作为一种能源传输和利用的介质,但不唯一,其目的是要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所倡导的是能源低成本消费。其广泛性是指能源构成要素的种类繁多,既包含太阳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等,也包含煤炭、石油等传统的化石能源;其平等性是指能源构成要素间的竞争关系应当是平等的,譬如所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压力应当是一致的;其协同性是指能源构成要素间的多源协同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能源低成本消费的概念,这里所提到的能源低成本消费不仅从经济效益出发,还包含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即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政府高层关于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论述之后成为市场热点,其意在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全面的能源供给体系中发力,从而达到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与手段,在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下,发展和推广新的业务模式。这就是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市场大格局。
可见,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既包含了原生态的能源配置,又包含了二次能源的配置。
与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相比,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则凸显了能源构成要素的主次关系,能源类型的不同导致生存空间也不一样,无法体现出在能源的选择与利用上的民主,在能源配置上只强调了二次能源,存在片面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电网公司所提倡的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属于狭义的。
谁在为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做背书
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巡回宣讲活动已经在中国各地以及部分重点高校进行,其主导的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很显然,电网公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读能源互联网必定要以自己为中心,因此为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做背书也无可厚非。
这种概念先行,从而占领能源互联网市场先机的系列行动,也为中国在能源互联网领域赢得了世界的瞩目,甚至形成了一种全球能源互联网看中国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除了电网公司以外,以光伏、风力发电为主要业务内容的生产企业及其相关金融企业,对于狭义能源互联网的追捧几乎达到了一种极致。其论调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占据未来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这也切合了杰里米.里夫金关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论述。但杰里米.里夫金本人关于未来能源结构的愿景就存在可探讨的地方,比如有关核能的利用,比如核能,如果核能能够被大量高效、安全、环保的利用,是不是杰里米.里夫金的未来能源愿景就要从新描述?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盛行中国的必然性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中国的盛行,部分原因得益于政府和群主对于能源变革的期待,且中国急需通过能源变革挖掘出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能源互联网所倡导的能源变革的理念尽管还不成熟,但是作为突破口,恰好迎合了这种期待。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盛行,就中国目前的能源发展现状看,有其必然性,原因在于:
从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的战略需求来看,电网的高度垄断地位便于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从能源互联网未来能源构成要素看,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的风能、太阳能等以分布式能源供给为主,在现阶段对于坚强智能电网的依附性较强;从市场角度出发,电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的基础是其他基础设施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从技术角度出发,实现电力互联网具有着现实的技术可行性;从能源供需关系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电力消耗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迫使电力主动需求新的发展机会。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以电力网为基础,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等,融合其他能源网或城市交通网等,从而新的商业模式下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等。实际上,可以认为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就是智能电网的拓展,界内对这一点讳莫如深,引发了诸多质疑。
智能电网倡导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即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建立以能流双向流动、信息互动为特征的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电力网络。
与智能电网所不同的是,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把原有的电力网络拓展成了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更大的能源系统范畴,在其能源构成要素上,不再以单纯的物理结构的电力输送为全部内容,以信息交互为特征的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被引入,即市场主体发生了微妙变化。
再者就是狭义的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提高了信息流的权重,除了像智能电网所完成的电力输送的那样完成能源输送,能源信息也成为了能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明确的是,智能电网在中国从概念诞生到落地实施,智能化程度还远不够,因此,基于智能电网为核心的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实则属于任重而道远。
初探概念争夺战背后的能源格局变化
能源互联网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争议必定会持续一段时间,处于发展劣势的能源类型会谋求生存空间,因此对于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内涵就比较容易接受。比如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常规化石能源,从概念的广义出发,传统常规化石能源依旧是能源互联网的能源构成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煤炭,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煤炭可以做到低污染的清洁利用,在未来格局中的竞争力依然可以强盛。
而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着重二次能源的配置与利用,强调能源的可再生性、可持续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型,因此在其框架下,能源的发展战略上存在优先级,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优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这个优先级不是就能源本身而言的,不能体现出能源配置与利用上的民主性。因此受到的争议也多。
就电力而言,随着新电改六大配套文件的发布实施,新一轮的电力改革方向和措施已经十分明确,电网公司将逐步放开发电、售电环节,电力服务成为其主要职能。此时,电网公司积极推广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就是为未来的能源格局定下基调,就是在主动出击打造以电力输配为核心业务的中间环节,以致其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被丧失。
最后,需要表明的是,能源互联网概念是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其涵盖了智能电网、物联网、交通网络以及石油、天然气网络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范畴。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盛行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而狭义与广义的区别更多的在于能源利用上理念的不同,狭义与广义没有好坏之分,只在于是否与人类的能源需求相适应。
上一篇: 周大地: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非越低越好
下一篇: 从结构性改革看中国经济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