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刚刚在纳斯达克敲钟的小牛电动三季度财报显示运营现金流为9600万元,净利润达到了490万元人民币。尽管受到海外产品销售淡季与新品上市临时折扣的影响,小牛三季度的毛利率依旧保持为12.4%。相比那些受到关注的新兴四轮电动车企,小牛用短短的几年时间不但成功赴美上市,财报的数字也呈现喜人之势。在12月4日举行的沟通会上,小牛电动CEO李彦表示未来公司将专注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在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以及让小牛电动成为一家大体量的公司。
李彦在谈到小牛的盈利能力时谈及三季度在去除股权激励成本之后的净利润为490万,这对一家创业四年多的公司来讲并非易事,小牛用三季度的财报向投资者及关心小牛的用户证明了自己从商业模式到管理能力上都能够实现盈利。在纳斯达克敲钟之后,小牛从资本市场获得了充裕的资金支持,足以支持小牛在未来的几场硬仗,但这并没有让李彦和同事们自满,在他看来,上市之后的小牛只会面对更大的业绩增长压力,毕竟要给投资者们交出一份稳定增长的答卷并非易事。
据李彦介绍,截至2018年9月30日,小牛电动全球累计销售超过55万台智能两轮电动车,在国内有640多个品牌体验店及专卖店,覆盖超过150多个城市;进入海外25个国家,并与合作伙伴开展电动车共享、车队管理等业务,为奥地利的Gourban、 比利时的Scooty,、西班牙的MOVO、墨西哥的Econduce、法国的Indigo、新西兰的Kwikli等多家共享运营公司提供产品及技术支持。
而在未来三年的规划中,小牛电动将发力于线下体验店建设及加速海外布局。作为一个很少进行广告投放的品牌,小牛电动更加看重的是用户的线下体验以及用户自发地主动传播,所以线下体验店的建设就成为重点之一。线下体验店不但可以作为小牛旗下产品及Lifestyle周边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是被小牛称为牛油的用户社交平台。根据李彦透露的数据,目前小牛部分门店有接近四成的客户来自于老用户转介绍,这使得小牛具备极低的获客成本,也让小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与成本用于打造更好的产品。
在海外布局方面,目前小牛的重心在于欧洲市场。李彦在选择小牛进军欧洲的第一个国家时毅然选择了德国,他认为只要搞定了欧洲对于质量要求最高的德国,其他国家应该不在话下。在团队的努力下,小牛目前在德国已经稳稳地站住了脚,德国市场甚至还是小牛在欧洲表现相当好的一个国家。在以李彦为代表的小牛管理团队看来,想占领海外市场,比品牌、情怀更重要的还是优秀的产品与设计。当产品不是问题之后,被小牛笑称为“八国联军”的欧洲团队依靠本地化团队迅速地打开了市场。对于海外市场,小牛充满乐观。在他们的眼里,全球每年大概销售6000万辆以上使用传统燃油的两轮摩托车,其中东南亚每年销售约2400万辆,印度的销量与东南亚整体持平,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三季度是海外市场的淡季,在2018年上半年,海外市场的销量占到了小牛的13%上下,三季度占比下降到了5%,四季度将回升到10%左右,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欧洲的合作伙伴、经销商与用户更多的信心,将有助于小牛在四季度的销量增长。
在用户粘性方面,小牛电动选择以付费服务的形式为自己的用户提供名为NIU Care的售后服务,其中不仅仅包括全国层面的冬季大保养与春季的车辆检测,更针对于每一个用户的骑行里程、部件与车辆的孙浩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售后服务方案,使得用户的车辆始终可以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NIU Care的核心是根据用户产生的大数据提供预警服务,帮助用户将车辆的问题控制在尚未发生的阶段,这与“良医治于未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李彦和他的小伙伴们也有着自己的苦恼:由于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与小牛一样的品牌,所以自己不得不独力在设计与研发领域做出探索,而某些习惯伸手的品牌只需在小牛的产品上市后“借鉴”即可,甚至出现了每一家两轮电动车的门店内都会有“小牛款”商品在售的尴尬局面。小牛副总裁胡依林认为小牛在当下需要一个同行者,这样才会有更多优秀的两轮电动车产品出现,小牛自身的产品也会有更多可能。
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有126家公司在美股上市,其中多数为内容平台、电商平台、教育平台,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引以为傲的Made in China却在美股市场成为稀客。首次公开露面的小牛CFO张鹏表示:小牛造了一款看得见、摸得到的产品,以全新的中国制造的身份来到国际舞台,实非易事,小牛将通过自己的长期价值证明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