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果,设计是翻版的,软件是引进的,燃料也不是自主的,核电何以能走出去呢?别怕,核电软实力要发威了!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以外,自主的CF3燃料组件也在实堆考验。还有一个成果,那就是自主成体系的核电软件包NESTOR,昨天也默默的登上了核电舞台。可别小看它,这既是“华龙一号”是否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砝码,也是其能否独立“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何为NESTOR?
12月17日,我国首套自主的核电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NESTOR)在京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具备成套核电技术独立出口的能力,与美、法等核电强国并驾齐驱,跻身世界第一阵营。
核电软件自主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砝码,也是判定我国能否由核电大国步入核电强国的重要依据。
据中国核工业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介绍,NESTOR是基于核工业60年的经验积累,近百台试验台架、数千项实验工况数据,30年来近30个核电工程数据,并针对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的特征定制开发而成。
“我国首套自主核电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涉及物理设计、屏蔽和源项设计、热工水力、安全分析、燃料元件、系统与设备设计、核电厂运行支持,以及工程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如果说,我们实现了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型,我认为一点也不为过。”俞培根说。
核电软件自主化,是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的门槛,可为中国自主核电机型成套出口及技术转让提供有力支撑。NESTOR,作为成套的核电软件产品,将有效地提高核电工程设计、建设、运行效率与质量,为下一代新堆型研发提供技术储备,为实现数字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核电站研发和设计技术革新奠定基础。
“华龙一号”量身定制
据悉,NESTOR软件包近百余个,获得软件著作权64项,专利已受理17项,已授权5项,源代码280万行。本批发布的68个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华龙一号的研发和工程设计,如:177堆芯、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系统、CF燃料组件、ZH-65型蒸发器等自主设备的性能分析和施工设计,具备了向海外成套技术转让的能力。
与此同时,部分软件已应用于包括方家山、福清、昌江、田湾等在役电厂的技术服务,未来还将在新一代的反应堆工程设计工作发挥核心作用。
NESTOR的优势和亮点包括:一,可在一体化的集成平台上运行,实现多专业并行计算,提高研发和设计效率;二,针对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机型的工程设计、建造、运行进行定制开发,软件的适应性更强;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用户界面友好,应用灵活性强,且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
“后续,我们将在现版软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和汲取用户反馈,进一步完善软件功能,继续扩展,到2020年,将建立非常完善的核电软件体系,更好地为核电工程的出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瞄准数字化、定制化和智能化,充分考虑下一代堆型研发的软件需求,开发新一代的数字化核电厂集成研发系统,实现核电站研发设计的又一技术革新。”俞培根说。
护航“走出去”
据悉,与先进核能国家相比,我国核电软件研发工作起步较晚。以物理设计软件为例,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A,法国的SCIENCE,俄罗斯的RCC以及日本的AEGIS便陆续开始研发。而我国最早的燃料管理程序系统CARMP在80年代才开始用于安全论证,紧接着,NPMFPS包在秦山二期开始初步设计。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核电软件研发在90年代进入引进空档期。直到21世纪我国继续引进超临界行波堆等专用软件,在成套核电软件品牌的研发上仍尚无建树。
“因核电走出去的需要,软件开发得以尽快提上日程。一般,一套自主核电品牌的打造要历经10年的时间。它要集结各方的力量,包括研究院,各企业以及多所大学,解决包括燃料等一系列困扰的问题。”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说。
事实上,中核在软件开发领域起步很早,只是此次重点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是核电软件成套性问题。在问及是否有借鉴国外的经验时,罗琦补充说,“我们在成套核电软件开发上确实有借鉴国外的经验,但核心技术确实是通过自主能力进行研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此外,国家核安全局李吉根处长也表示,“该批发布的68个软件,基本涵盖了核电设计的主要核心软件”,可以说,NESTOR可为核电走出去提供足够支撑,是“华龙一号”出海之船的护卫舰。
上一篇: 经济增长将在合理区间内保持基本稳定
下一篇: 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