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节,当大家都聚焦疫情发展时,一则海外新闻却引起了车云菌的关注——英国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又提前了5年。在国内,疫情的影响也让一部分人注意到了纯电车型的一些新优势,例如在家就可以充电而不必去加油站,能减少暴露风险。总之面对2020年,纯电依然会是一个热门话题。
再具体到市场。车云菌曾说过,当下的纯电市场大致分化出三大阵营。除了以特斯拉、e-tron、EQC、蔚来ES8等为代表的“纯高端”,和以宝骏E100/E200、奇瑞eQ小蚂蚁等为代表的“纯代步”以外,最为主流家庭所关注的,仍是价位在10-20万元之间的“纯家用”。
“纯家用”阵营中又有分化——与燃油车领域以合资品牌为主力不同,从市场的发展层面看,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早已开始布局,目前已经有多款车型上市,市场基数已经开始变得较大,因而增长会维持一种相对平稳的态势。“合资纯电”则不一样,这个领域的车型少,总体销量小,市场细分的基数也小。
因此,当下合资厂商(单指非豪华品牌,以下同)在这个细分并没有多少份额和话语权,然而这并不代表合资厂商“输了”。相比自主厂商,合资厂商在“转型”这个问题上没那么轻松。这有点类似于“大象转身”——各种原因让他们的战略决策惯性大。然而一旦他们真的开始动作,转身后的大象是绝对不容小觑的。例如从造车实力、零部件采购规模成本等多个角度来看,他们很有可能会后来居上。
从2019年以来合资品牌新推出的车型来看,大象的转身已经开始。而相比我们已看到的车型,各路厂商谋划中、未上市的产品更是让人感觉“暗流涌动”。这也意味着,未来这个细分会有成倍数的新车型上市。由此,未来一两年“合资纯电”很有可能成为纯电板块增速最快的一个品类。
那么,谁更有可能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先锋企业呢?
目前已上市的“合资纯电”并不多。车云菌做了一个小盘点,大致包括雷诺e诺、朗逸纯电、高尔夫纯电、宝来纯电、轩逸纯电、别克微蓝、雪佛兰畅巡、昂西诺纯电、菲斯塔纯电、广本EV-1、广丰iA5、广汽三菱褀智EV等等。
这其中,广丰iA5、褀智EV稍显例外。它们是基于广汽新能源的自主车型推出的,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其他几款“合资纯电”,则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均基于已上市的燃油车“改电”而来的。
唯一的例外,是别克微蓝。
无论从设计、平台、技术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很难找到别克微蓝的“燃油车原型”。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上汽通用基于新能源平台全新开发的一款纯电动车。
不要小看这个“唯一”。往小了看,它是因为开发思路的不同,将更多未来技术升级和产品拓展的可能性考虑在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往大了看,则更折射出厂商对于纯电技术的态度、思路和技术沉淀的差异。
说到纯电先锋,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特斯拉。但如果我们说,如果没有当年的通用,很可能没有现在的特斯拉,你信吗?
一说到纯电的历史,很多人喜欢追溯到百年前。但其实,那些在马车向汽车转化过程中的所谓纯电车型,其实并无太多讨论的意义。
真正意义上“现代版纯电”,鼻祖其实是由通用打造的,这就是1996年的通用EV1。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EV1的名头,但更多人可能对这款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车型不屑一顾。然而你如果认真去回顾它的诞生过程与对技术、行业发展的影响,就会发现它的价值绝对不可小觑。
因为从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EV1打开了人们对于纯电的“脑洞”。
EV1是基于当时美国加州零排放法规的预期推出的。当时涉足纯电的也不止通用一家。然而与通用所不同的是,其他厂商的做法又是简单地“油改电”——这与当下国内合资厂商的场景何其相似。
通用的电动车研发历程
只有通用,从大刀阔斧地研发Impact纯电动概念车,到毅然决然地将其量产(即EV1),让无数人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纯电的魅力——低到不可思议的风阻系数、未来感的外形、强大的加速性、燃油车无可比拟的驾驶特性和静谧性,以及无需再去加油站的便捷性(对于部分车主而言)。
虽然后来由于其他车企及石油公司的强烈反对,零排放法规没能推出,也最终扼杀了EV1,但其影响力之深远是绝对不可小觑的。因为从此刻开始,已经有一群人“迷恋上”了纯电。当然,也包括特斯拉的团队。或许你还不知道,当年EV1的技术团队分化后,工程师艾尔·科科尼(Alan Cocconi)就在加州创建了AC Propulsion电动汽车公司,它是特斯拉汽车最早的雏形。
而另一批人呢?他们都留在通用汽车继续研发后续的新能源系统。因此从厂商的角度,EV1或许没有给通用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却让通用获得了理念与技术层面的沉淀。后期通用成功推出Volt,以及当下的Bolt EV,显然都与此密不可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通用在纯电领域,至少具备了“先锋思想”?
我们再具体到微蓝。微蓝目前卖得不错,但这并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重点在于微蓝获得的口碑——无论是车主的还是业内人士。
例如微蓝的驾驶特性,尤其是动力输出的特性,与一些看上去尺寸、价位都差不多的自主品牌纯电有很大不同。它不那么标榜“打鸡血”的极限性能,但开起来却非常得心应手。
微蓝的电耗在同类车中属于优秀的水平。很多同类车做到这一点,往往代价是有点过激的“收油”体验——松开加速踏板就如同刹车一般。微蓝却并非如此。即便是节能模式,它的“收油“体验依然与普通燃油车区别不大。
别克微蓝纯电动
很多人驾乘过微蓝以后,会下意识地表示“这车不像其他纯电那么容易‘晕车’”。看似“小白”的评价,背后却体现了产品研发模式与能力上的巨大差异。
微蓝的优秀体验当然不止于此。例如它的悬挂的韧性与质感。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安全性。
诚然,安全性当下是无法靠体验得出的,但如果你将通用纯电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研发体系有个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这同样会是它的重要亮点。通用将其称之为系统安全,这也算是业界唯一的。车云菌之前也做过解读,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微蓝的空间与实用性同样口碑很好,这就要涉及到另一个重要模式:本土化。在国内合资车企中,上汽通用的本土化产品研发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
需要强调,不要以为本土化就是“简配”或者缩水。至少目前的国内纯电动车市场,竞争远激烈于全球其他任何市场,消费者要求更高。这一点就像目前的手机系统,原生的安卓系统进来,必然被国产系统各种“吊起来打”。
而这本身,也是壁垒。本土化开发,对于厂商能力、魄力和市场把控力的要求,是要远高于直接引进的。能够做到的厂商不多,能够做好的厂商更少。更何况,这是在绝对销量不高的纯电市场……
微蓝只是先锋,通用在新能源领域的“大布局”可能刚刚开始
在此车云菌提醒一句:一款车的研发周期大致是四到五年。也就是说,现在市场上的产品,是车企四五年前研发思路与研发方向的体现。那么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说在这个层面,上汽通用是要领先于其他合资车企的。
为什么其他车企没有采取与上汽通用一样的策略?很简单:油改电的风险更低、可以更快地推出并应对市场。相反,全新本土化研发的模式,风险更大,投入也更高。
诚然,以现阶段纯电市场的总体体量来看,还不能直观反应出“通用模式”和“其他模式”到底谁更正确。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经历这四五年的发展,纯电大规模、快速发展的趋势之不可逆转已基本明朗。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更看好通用的这一模式。
就以微蓝为例。通用先于其他厂商进行了本土化的全新研发,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且是基于纯电平台的产品。这不光是让通用更早地获得了产品研发的经验、获得了市场份额,而且还能更早地确立市场认知,让市场形成“合资车企通用的纯电更靠谱”的印象。
与此同时,它也能早于其他厂商获得更准确的市场反馈,从而有利于其后续产品的研发,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事实也是如此。上汽通用当下正紧锣密鼓地基于这一模式推出更多的纯电新品。最直观的,即不久前刚刚申报、很多人已经开始关注并期待的别克VELITE 7——这同样是一款针对中国市场全新开发、没有燃油车原型的纯电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别克还只是上汽通用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亦或者说排头兵。基于模式的优势,我们还可以预期上汽通用将有更多的新能源产品落地,这其中包括但绝不限于刚刚上市不久的雪佛兰畅巡……
相比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纯电方面的动作确实是有点“滞后”,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品类可以小看。事实上,无论是从行业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这个区域细分在未来一两年的发展是绝对值得重点关注的。在这场角逐中,谁能更有后劲,成为其中的先锋车企,“开发模式”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决定性因素。会不会是上汽通用?现在说可能还为时尚早,但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