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中央相关会议多次点名“新基建”,多个省份发布的2020年重大投资项目中也频频出现“新基建”的身影,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新基建”被赋予了稳增长、稳就业等诸多期望,其中处在变革“阵痛期”的汽车产业亦有望迎来新的发展红利。那么,“新基建”将为汽车带来哪些发展机遇?“新基建”下汽车产业投资又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呢?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0年汽车产业形势与政策高端研讨会举行,就“新基建与汽车产业发展”的话题展开探讨。
“新基建”浪潮下,汽车产业迎新机遇
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对“新基建”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尽管三个层面涵盖领域有所不同,但却都离不开数字化的承载,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或凭借此次投资规模庞大的基建,成为数字化时代新标准的制定者。
于汽车产业而言,“数字化技术所能发挥的潜力巨大,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包括L5级自动驾驶和5G在内的新兴技术,相当于另辟一条全新的高速路,在数据和智能化的加持下,这条路将不会堵车,同时还会大幅提高通勤效率。”国务院研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先生在会上指出。
同时,在他看来,中国在数字基建与汽车产业相结合方面拥有三个原生优势:首先,人口和市场优势,14亿人口的规模效应下,1个百分点的占比就是千万级的细分市场;其次,在汽车数字技术领域中国与先行者差距较小,部分细分领域甚至还是领跑者;最后,产业额配套优势,配套能力是做集成产品的基础。基于此,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将有更多有竞争力的企业、技术、产品及商业模式涌现出来。
在此背景下,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汽车新四化将迎来一个换道超车的绝佳机遇。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其中解决充电问题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作为融合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按照“新基建”的规划,2020年将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到2025年建设超过3.6万个充换电站,全国车桩比将达到1:1。从而助力我国在未来的5-10年中,迎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充电桩的大发展时期。同时,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中,也将涉及储能、分布式能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产业,可以有效带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车联网功能的应用,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得益于“新基建”的引导,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都将得到迅猛发展,从而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加快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
玩家蜂拥而至,加速产业变革
基于“新基建”所带来的发展红利,吸引越来越多玩家加入其中,其中充电桩板块无疑是今年以来最为热闹的领域。
3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概念后,充电桩现有头部企业纷纷加码投资。如特来电完成了总计13.5亿元的增资,以进一步扩充其充电网络布局;国家电网规划2020年将新接入57万台充电桩,总投资达27亿元;南方电网则表示,计划未来4年投资251亿元投建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台。与此同时,宁德时代、蚂蚁金服等跨界企业,甚至于大众汽车等海外玩家亦在不断涌入。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方政府针对充电基础设施也将有政策方面的倾斜。3月底,上海市开始对充电桩提供安装补贴,随后,北京、深圳、成都、山东等地也先后发布了对充电桩的扶持政策。
资本和政策推手之下,充电桩市场势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但伴随井喷式发展而来的,或是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不过,在刘世锦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汽车行业真正的发展一定取决于竞争。
他表示,如今汽车行业的竞争者数量较以前大大增加,竞争边界、内容不断扩大,并且竞争对手也比过去更加强大,给整个汽车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更给汽车新技术应用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如特斯拉进入中国,让很多企业感觉压力很大,但同时是更多新的、优质的自主电动车型纷纷推出。
唯有竞争,才会不断推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加速产业的变革,充电桩领域也同样如此。
冷静投资,需遵循市场和产业规律
事实上,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风口一直都在。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宣布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随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充电桩行业便不断涌入新的玩家。
但充电桩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行业痼疾,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不高、充电桩利用率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行业中的所有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压力。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曾公开表示,2017年中国约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近五成的企业已经倒闭或是退出这一行业,还有三成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资本热但盈利难的尴尬并不仅限于充电桩行业,自动驾驶领域更是如此。截至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仍只在极小范围内实现商业化落地,投资还需持续,何时能够实现技术变现,甚至盈利谁也无法保证。于是,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便是新基建风口下,汽车产业资本投资者亟需思考的难题。
刘世锦认为,“新基建”领域的投融资,需先分清楚“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之间的区别。首先,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基建”,不再是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公共产品,而是企业经营的产品;其次,“新基建”中所提的技术,基本上都是成长中的新技术,其技术路线、市场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投资风险较大。因此,“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一定要遵循客观、专业、审慎的原则”。
图片来源:国家电网
仍以充电桩投资为例,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表示,“新基建”下的充电桩领域投资需找准市场发展的真正痛点,“截至2019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51万根,家庭社区为60多万根,充电桩总量达121万根。但即便这样的铺设速度,个人充电桩依旧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针对于此,“我们预测,未来80%的家庭乘用的电动汽车都要在社区充,公共充只是一种应急和补充”,全生明介绍,在新一轮的基建中,国家电网将发展方向向社区倾斜,通过技术应用,避免重复投资或者建设,以最终提高效用和使用率。
“‘新基建’前程远大,真正要把‘新基建’搞好要遵循市场和产业的规律,最重要的还是要企业自主决策,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他还进一步呼吁道,“这之间,政府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监管、服务者,最好不要直接投资、干预,做到不添乱、多包容以及促进、维护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要防止一哄而起,以防最后留下一堆无效投资和烂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