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板块,2020年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进一步提速,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体系,并将日益完善。
一、初步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体系
1. 国家多政策出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愿景和相应部署,正式发布稿较征求意见稿有多处调整,其中主要调整方向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快慢充技术分场景选择。发展愿景中增加到2025年“充换电便利性显著提高”要求,到2035年“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快慢充进行分场景选择,强化快充技术。规划还明确: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技术中增加了 “无线充电”技术。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也提到,重点领域新增充电基础设施和电驱动总成系统两大板块,基础设施发展五大方向充电设施布局技术、智能充电技术、充电安全技术、电能互动技术、云平台大数据技术。构建慢充普遍覆盖、快充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体系,2035年实现慢充桩接口达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接口达146万端以上,支撑1.5亿辆以上的车辆充电运行,实现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换电模式的大规模应用。
同时,2020年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中指出落实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新建小区100%停车位建设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2020年10月16日,工信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出,在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建设,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明确提出行业重点任务,完善保障政策措施,力争用3年时间优化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2. 地方积极响应,纷纷发布相关政策加以助力
2020年以来,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板块以来,多个省市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加速推动基础设施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的省市涉及23+个省市,30多项政策,主要呈现三个方向:一是规划布局方面,广西、上海、三亚、大连、北京、福州、开封、河南、广东、西安、洛阳等多地发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几年行动方案,布局未来充电基础设施。二是补贴奖励方面,昆明、安徽、成都、海南、北京、重庆、广州、广西等多地发布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方案,给予充电及运营补贴。三是管理规范方面,北京、深圳、四川、武汉等地出台相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或实施细则,对其建设进行了具体规范。
表 2020年各地方发布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相关政策一览
总体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将从国家逐步转向地方,地方政策红利将成为主导。
二、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整体稳步增长
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666543台,较上月保有量增加60552台,环比增长9.99%。其中交流充电桩37.6万台、直流充电桩29.1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整体公共充电桩增量和增速保持着向好态势,体现了我国广大充电运营商对我国电动汽车中长期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2020年10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7.12亿kWh,较上月下降0.4亿kWh,同比增加45.3%,环比减少5.2%,月充电电量略有回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陕西、北京、福建、湖北、河南、浙江、山东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为主,乘用车、环卫物流车占比在逐步增加,出租车及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