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庚子鼠年,迎来辛丑牛年,一向低调亦或沉稳的理想汽车(NASDAQ: LI)如同换了一幅面孔,颇有些“疯狂”之举。
“202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2030年,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2月22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内部信中所说。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理想汽车该计划一经公布,便引起业界广泛热议,有人持质疑态度,也有人送上祝福,关于理想汽车该计划是理想还是梦想?暂不作评论,但理想汽车之所以敢立下如此“宏大”目标,想必已有底气和实力来实现。
2月25日,理想汽车发布去年四季度和2020年财报,从经营业绩表现看来,则间接透露出李想之所以敢“夸下海口”的一丝底气。
那么,2020年理想汽车经营业绩表现如何,成立仅5年的理想汽车为何敢如此“疯狂”,未来战略及规划能否支撑其目标实现?
四季度盈利破“亿”,全年总收入94.6亿元
虽然遭遇疫情“黑天鹅”冲击,大规模召回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但2020年对于理想来说无疑是收获的一年。
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总营收为41.5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37.93亿元,较上一季度增长65.2%;净利润为1.075亿元,上一季度净亏损为1.069亿元;毛利率为17.5%,较上一季度19.8%有所下降。可以说,这也是理想汽车自成立以来首季度实现自我“造血”。
从全年来看,理想汽车总营收为9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26.3%;净亏损为1.52亿元,同比下降93.8%;毛利率为16.4%,2019年为0.0%。
主营业务方面,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销售收入为40.6亿元,环比增长64.6%;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7.1%,较上一季度19.8%有所下降。理想汽车称,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第四季度供应商一次性返利减少。
去年全年,理想汽车销售收入为92.8亿元,2019年为2.81亿元,同比大增3202.5%;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6.4%,2019年为0.5%。
虽然,去年全年理想汽车依旧亏损1.52亿元,但相较2019年已大幅改善,并且去年毛利达15.49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6.4%,这对于交车仅一年有余的新造车企业来说实属不易。
对于理想汽车盈利能力的提升,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指出是公司良好生产效率以及严格成本管理的体现。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理想ONE累计销量为32,624辆,位于造车新势力排行榜第二名,蔚来汽车以43,728辆年累计交付量,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显示,理想ONE均高于上汽大众途观L PHEV、蔚来ES6、比亚迪唐DM等车,成为年度最畅销新能源SUV。
今年2月18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4万辆。自2019年12月4日理想ONE正式开启交付以来,理想汽车仅用14.5个月就完成了首个4万辆的交付,创下新造车势力最快交付纪录。不过,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理想ONE的市场地位将在2021年迎来一系列挑战。
现金流改善,现金储备达298.7亿元
一份健康的财务报表不仅仅体现在营收和盈利的改善,也体现在充裕的现金流和良好资产负债率。
现金流方面,理想汽车2020年第四季度经营现金流为18.2亿元人民币、自由现金流为16亿元人民币,均较上一季度增长约1倍。2020全年理想经营现金流为31.4亿元,相较于2019年-1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5.05%。
此外,理想汽车去年筹资现金流达247.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6.92%;投资现金流为-187.38亿元,同比下降627.72%。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现金储备达到298.7亿元。
“我们的经营现金流比上一季度几乎翻了一番,达到创纪录的18.2亿元人民币,并通过ADS的成功增发获得超过15.3亿美元的募资,为我们未来加强自动驾驶技术和纯电动汽车平台的投资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李铁表示。
此外,截止上年12月30日理想汽车总资产达363.73亿元,同比增长282.34%;总负责为65.7亿元,同比增长33.2%;负债率为18.06%,同比下降33.23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理想汽车2020年总资产和资产负债率均得到大幅改善,进一步印证该企业资金充足不需要借债经营。盖世汽车认为,理想汽车2020年健康的财务状况,一方面体现出该企业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充裕的资金将为其宏大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研发投入翻倍,未来3年每年将投入60亿元
要想了解一个企业的未来,除了从大环境来看,一般可以通过他们对研发投入力度来评判。华为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叱诧风云与其超千亿元研发投入不无关系。虽然理想汽车与华为相差甚远,但其逐年翻番的研发投入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保证。
财报显示,2020年理想研发费用为11亿元,同比下降5.93%,占比营业收入的11.63%,在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中属于上等水平。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据理想汽车CTO王凯透露,今年,理想汽车研发费用将增加到至少30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去年研发投入的近3倍。“随着在自动驾驶和新车型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预计在未来3年内,研发费用将达到每年60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将主要用于升级系统架构、提升可拓展性、加大自动驾驶和计算平台等的研发、新车型研发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理想汽车宣布在上海成立新的研发中心,致力于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前沿开发,包括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下一代智能座舱科技、操作系统和计算平台。上海研发中心将具备全新车型完整的研发能力。理想汽车表示研发中心已经开始招募人才,未来规模有望超过2000人。
扩张渠道,今年布局200家零售店
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技术、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但营销渠道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销售网络建设方面,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称,理想汽车今年希望达到200家零售店、覆盖100个城市。
据财报透露,截至2021年1月31日,理想汽车在47个城市拥有60家零售中心;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121家,覆盖89个城市。这不仅意味着一年时间内,理想门店数量要扩张两倍多,也意味着今年将成为理想汽车开拓和占领市场的关键年。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销售网络的扩张无疑会带来销量的增加和品牌的提升。”沈亚楠说。
据中汽协终端上险量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理想ONE共交付新车4,972辆,超越蔚来EC6、蔚来ES6等车型,蝉联中国新能源SUV销量第一名。
中大型SUV细分市场(包含燃油车)榜单中,理想ONE销量成功超过豪华阵营的奔驰GLE级、雷克萨斯RX,仅次于大众途昂、宝马X5,位居中大型SUV交付量第三名。
虽然相对单一的产品线预计将在年内承压,但理想汽车方面目前依然对前景保持乐观。
在财务报告中,理想汽车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车辆交付量为10500至11500辆,比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约262.6%至297.1%。总收入在29.4亿元至32.2亿元之间,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约245.9%至278.8%。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理想汽车2021年渠道大扩张,沈亚楠说,“也为我们2022年之后新增的多款车型做好准备。”
“从2022年开始,理想汽车每年至少会发布2款新的产品交付市场,并且在2023年交付纯电系列产品。同时,产品的覆盖也会更加广泛。今天我们只覆盖了30-35万的价格区间,接下来会非常有效地对15-50万的价格区间进行完整覆盖。”李想在财报沟通会上表示。
五年中国第一,十年全球第一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许在李想看来不想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不是好企业。
李想曾在内部信中明确提出理想汽车2025年的战略目标: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2030年的愿景:创造移动的家,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十年注定超高速增长。只有在2025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2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公认的头部企业,我们才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储备,参与到2030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去。”李想在内部信中说道。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此外,理想预计中国2025年将会销售超过800万辆智能电动车,获取2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成为中国头部企业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理想希望在2025年之时交出160万辆的年销量数据。
据悉,目前理想汽车正在加速备战,以为2030年的全球电动智能巅峰对决做足准备。除前文所提理想汽车将加大研发投入和扩张渠道外,还有以下规划:
一方面,李想认为理想汽车已经成功完成战略周期的第一阶段,在2021年已进入战略周期的第二阶段。他认为2024年理想汽车会在第二个战略周期实现15~50万全产品线的覆盖。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另一方面,当前充电的便利性仍然是电动车普及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和问题所在。据李想内部信中透露,接下来的10年,理想汽车会选择两条路线并行解决续航里程焦虑:其一是建立增程电动平台(充电宝);其二是建立10分钟内就可补充300~500公里续航的400千瓦超快充的高压纯电平台(超级充电器)。
“展望未来,我们将加快第二代增程平台和纯电高压技术的开发,坚持豪华智能电动车的品牌定位,丰富我们的产品线。配合新车型的推出,特别是将于2022年推出的基于全新架构的全尺寸高端SUV,我们正在规划常州工厂的技术改造工作。随着上海研发中心的成立,我们将全面加速研发。”李想表示。
写在最后:
虽然,理想汽车去年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并定下未来“宏伟”发展目标,但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引起资本市场关注。2月下旬开始,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的新能源汽车股集体走低,相比往日“疯狂”增长势头,已大幅缩减。
其中,2月26日,理想汽车收盘下跌1.93%,报收25.37美元/股,总市值229.5亿美元(人民币约1486.06亿元)。此前受新能源股走低影响,截至五收盘,理想汽车的股价在年初至今下跌了约10%,较47.7美元/股最高价,已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