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以“束缚与发展:重新定义整车与电池”为主题的电动汽车市场分论坛,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高级顾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主持。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事业部副总经理姜占锋介绍了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发展情况。演讲实录如下:
姜占锋: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下面我介绍下比亚迪动力电池发展的历程,中间可能会间接的回答一下大家对比亚迪一些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我们结构上在2017年会有很大的调整,我们原来的产业从电子、汽车、新能源领域、云轨四大产业,其中拆分出来就是我们今天相关的电池产业,就是说我们电池开始对外销售,是这样一个状态。
我们比亚迪电池的愿景实际上是“清洁能源改变世界”,这是我们的愿景,我们从新能源这块实际上分了三块领域在做,一块是太阳能发电领域,一块是电动汽车,这是用电领域,另外一块就是储能领域,在储能领域我们重点在推光储能一体化,就是光伏发电跟储能的结合到一体的应用。2017年比亚迪在储能方面的出货,真正跟光伏电站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的是90MWh,当然相对于几十吉瓦时、上百吉瓦时的,90MWh的量并不大,储能的量我们认为后期市场规模绝对不会亚于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
而且这个光储一体化应该是在英国和西班牙商业化的光伏电站上应用了,可以保证评价上网,就是他们没有任何光伏的补贴,所以这块未来可能还会有很大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梯次利用是很好的概念,但是梯次利用储能市场是等不了的,等不了5年或者10年以后进行梯次利用,已经发展起来了。
这是比亚迪动力发展的里程,2012年我们开始做磷酸铁锂的研发,2005年首款的铁电池上市,2006年应用在F3DF上,中间落了2010年,纯电动出租车,目前已经跑了97万8千公里,单车的形势里程。2012年开始进行三元材料的开发,2014年做了大规模的扩产,建立了8GWh的生产线。2016年我们申沪地区的两个工厂。
目前三个生产基地,包括深圳、惠州的和青海的生产基地,第四个生产目前正在规划当中。两个研发中心,上海的研发中心和深圳的研发中心。这里放出来的数据全部都是在电池或者动力电池领域的一些数据,我们的研发费用每年有销售额的7%用于研发,目前在动力电池领域有2041名研发中心,有41位博士,这个数据扩充到比亚迪公司是2万名工程师,今年我们还会招收硬件毕业生3千名,团队还会进一步扩张。申请的专利目前已经被授权的是1010家,
比亚迪也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在进行完整的研发产业链,目前在上游的资源,我们在锂资源和钴资源都有一些投入,可能在新闻里可能已经有一些了解。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工艺的开发、电芯、BMS、模组、电池包,这个主要是基于我们原来在公司内部跟整车的配套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所以整个产业链都有大量的涉猎。
这是目前的产能布局。这个产能布局目前看是在2020年,目标是31GWh,当然这个只是基于说我们现有的和即将建成的青海基地的一个产能的量,在产能的扩张方面比亚迪的想法还是说要稳妥一点,避免把动力电池再做成了以往的一些比如说太阳能等等的领域,大量的盲目的产能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
而且基于动力电池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这两个特点,比亚迪倾向于与整车厂进行合资的生产,我们认为这是动力电池在稳妥扩张方面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研发,这是我们研发重点的几个方向,应该是跟刚才几位专家讲的,和上午几位专家讲的是类似的,技术材料包括多元的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的包覆和表面涂层,电芯性能,高能量密度,BMS主要是均衡热管理和电池状态的评估与监测,模组的方面主要是轻量化、高强度和冷却系统,未来的技术,主要做全固态的电荷,复合隔膜和电解液。
比亚迪在新投入的工厂方面都采用了高度的自动化,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尤其是电芯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产品的高可靠性。
这是比亚迪在电芯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我们与整车厂有15年的无缝合作衔接的过程,所以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当然这15年都是与比亚迪内部的车型,我们应用的车型已经超过了40款,涵盖到乘用车、商用车和一些专用车的领域,我们在全球的销售情况,目前已经遍布全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的城市,2016年的销售量是11.4万辆。
汇总一下,我们还是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全产业链的布局,依托智能制造,保证足够的充分的产能。
(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