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最重要的部件,相当于我们燃油车的发动机,而对于这个重要部件,新能源汽车却在上面栽了跟头。据统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因为动力电池召回数量高达6217辆,占今年新能源汽车总召回量的18.68%,也就是说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一个无法回避的缺陷存在。
新能源汽车因为动力电池存在缺陷引起的事故率不在小数,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某某电动车起火爆炸等新闻,问题确实存在,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提升,这种问题也被逐渐放大,以至于动力电池缺陷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2019年上半年也是新能源集体自燃高发期,这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联合行动,从零部件制造到动力电池生产,再到售后召回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市场工作。截止到2019年12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要求召回33281辆新能源汽车,涉及品牌多为市场主流新能源品牌,包括特斯拉、蔚来、北汽新能源、宝马(中国)、奇瑞新能源、郑州宇通客车、南京金龙客车、哈尔滨通联客车等9家车企,包括乘用和商用新能源汽车。
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召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就高达6217辆,占据今年新能源召回总量的18.68%,而其中蔚来汽车是最大召回量的,仅蔚来ES8单一车型就召回4803辆,这对蔚来汽车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创,作为新势力造车的代表,蔚来汽车今年除了召回更多,整体销量也大幅度下滑。除此之外,北汽新能源旗下的威旺407 EV因动力电池召回1389辆,对于整个北汽新能源品牌而言并没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款车也主要针对城市货运车。最后就是南京金龙客车旗下的纯电动城市客车召回25辆。
蔚来ES8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车型,上半年全国各地相继有几台ES8车型自燃,6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召回通知,自2019年6月27日起,召回部分搭载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电动汽车。
而此次召回的主要原因是: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搭载了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导致被挤压的电压采样线束表皮绝缘材料磨损,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线束绝缘层烧损从而引起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存在安全隐患。召回措施为存在隐患的车辆更换全新的动力电池包,以消除安全隐患。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北汽新能源旗下的威旺407 EV车型上,但相比蔚来ES8,这款车主要针对城市电动厢货运输车,对于整个市场影响力较小,而今年市场把更多的关注度集中在蔚来汽车上,这也对蔚来汽车造型了影响,以至于今年蔚来汽车的销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虽然2019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召回相比2018年有着明显的下降,即便动力电池故障引起的召回已经低于20%,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已然是一个很大的比例,相比传统燃油车,这样的比例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逐渐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也逐渐被消费者所重视,作为新兴市场,新能源汽车确实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大面积爆发问题也是合情合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也逐渐进入正轨,自2018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在不断的完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同时也不断完善整个行业的制度监管,包括售前、售后以及召回等相关工作。
从2019年3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的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一旦发生碰撞、火灾等相关事故,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向市场监督总局报告分析结果。其中,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零部件生产者获知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缺陷的,应当按照规定,配合缺陷调查、召回等一系列相关工作。
另外,在2019年10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再一次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安全补充,发布《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要求生产者在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发生后,应主动排查同型号、同批次或使用同样零部件的车辆是否存在火灾安全隐患。发现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生产者应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尽快实施召回。也就说,当新能源汽车因故障或者自燃等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应该马上进行产品召回,杜绝问题再次出现。作为新能源最重要的零部件,安全必须要放在第一位,随着越来越严苛的法律法规,新能源汽车也会逐渐正规化、行业化。
同时,为了能够整合更好的市场工作安排,工信部也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安全排查工作,要求对整车企业已售车辆、未售车辆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从硬件到软件逐个部件进行安全排查工作。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逐渐增加,安全问题也会被逐渐放大,每个人都不希望身旁的与移动炸弹或者自己正在开着移动炸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好在今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案例相比2019年已经有了大幅降低,但动力电池安全依然不容忽视。当下,除了技术的加强,也要时时刻刻监督企业重视安全,打造安全的用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