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组委会获悉,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拟于2021年9月25日-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召开。回首2018-2020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海内外累计超400余位政产学研代表在这里思想碰撞,千余项技术创新在这里见证应用,无数合作契机在这里萌芽成长。
俨然,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已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引领创新、促进交流、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帮助大家了解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本报特别推出《WICV 2021前瞻》栏目,向大家详细介绍会展设计、年度主题、策划思路、内容框架、亮点创新等关键信息,提前让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的各界人士和有关企业参与到大会中来。
与此同时,本报还将对会中、会后等阶段有序展开关键信息的深度报道,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今年大会有一点很独特,这场以智能网联汽车(ICV)为主的世界级大会,特别设置了一场新能源汽车(EV)活动——“新能源汽车与碳排放”主题峰会。这有何深层含义?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从近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加速融合,智能网联与新能源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必将推动汽车升级为一个全新的终端载体;另一方面是从我国”2030碳中和、2060碳达峰“的长远发展规划来看,汽车行业有责任有义务推动碳排放事业健康发展,若条件允许甚至要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也是我国工业领域第一个面向“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都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为抓紧抓实抓细《规划》落实工作,今年1月19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联席会议召集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情况,深入讨论了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作举措,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重点工作。其中包括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汽车产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路线图。
今年4月1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专委会召集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认为,车联网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发展车联网能够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对促进交通安全、提升出行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电动化只是汽车革命的序幕,未来汽车领域的竞争焦点将是智能网联。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一点,在扎实认真做好电动化的同时,加紧培育和发挥智能网联方面的优势,鼓励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联合,打造智能网联汽车。”
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部署会议上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L2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5%。”
相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指引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提高汽车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抓紧制定出台实现碳达峰行动方案,科学设定峰值水平,坚持实事求是,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入分析、准确测算,深入论证、量化指标,科学设定碳排放峰值,确保行动方案切实可行。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品作为消耗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我们应该尽快开展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的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如是说。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消息,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有数据显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7%-14%,过去9年碳排放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我国汽车产业减碳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有所下降。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一枝独秀,增速达到了10.9%,而且趋势还是继续在增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了超过550万辆。
实际上,为促进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2017年就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通过搭建积分交易平台,建立起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积分办法》是我国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政策的大胆创新,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循。自《积分办法》发布实施以来,有力促进了行业技术创新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比如2016-2019年乘用车行业平均油耗从6.43L/100km降至5.56L/100km,年均降幅4.7%。行业传统能源乘用车平均油耗从6.87L/100km降至6.46L/100km,年均降幅2%。
据行业机构测算,2016年、2020年单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3.85、2.84吨,呈逐年降低趋势,年均降幅7%;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带动2020年节约燃油消耗超过300万吨,2016年到2020年累计节约燃油超过1000万吨。有专家乐观预测,汽车领域将于2028年前后率先实现碳达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表示:“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碳交易体系,是我国政府及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未来应加强碳税、碳奖励、碳抵消和碳交易等方面研究,进而真正实现从新能源汽车补贴到碳交易与碳奖励的过渡。”
当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关键在于多方力量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仅靠汽车行业自身是行不通的,需要与能源、交通、车联网、电力等的深度融合,提高能源利用及交通运输效率进而全面降低碳排放。
赛迪研究院建议,尽快明确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的任务与权责,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内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与联盟、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的优势和能动作用,多方协同,共同完善低碳发展相关技术、产品、监管、资金多方面要素保障。
2018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以“开启汽车新时代”为主题,第一次为崭新的汽车时代呐喊,由此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成为各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
2019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以“共建生态,智领未来——开启汽车新时代”为主题,呼吁汽车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深度融合,由此智能网联汽车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
2020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以“智能新时代,车联新生活”为主题,持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大势,推动我国乃至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掌握更多国际汽车标准建设话语权,并为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出行生活增添新色彩;
今年大会主题是什么呢?又有何深层含义?更多精彩,敬请关注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