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能源财经新一年的长期能源预测表明,未来25年间全球电源投资将新增11.4万亿美元;到2040年,电动汽车将使总电力需求增加8%。
2016年6月13日——虽然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很可能继续保持低迷,但是这仍然无法阻止未来几十年内世界电力系统发生根本性转变,即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有助于系统平衡等技术,如电池,过渡。
在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的长期预测《2016年新能源展望》报告中,对全球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价格的预测显著低于去年,但至关重要的是,最新预测也显示风能和太阳能成本将急剧下降。
在这份2016–2040年的预测中,有关碳排放的部分喜忧参半。虽然中国将经历较平缓的GDP增长,中国的经济转型意味着最早将在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但印度和其他亚洲新兴市场燃煤发电量的增加将导致204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仍高出2015年水平约700百万吨或5%。
BNEF欧洲、中东和非洲区域业务负责人、《2016年新能源展望》的首席作者SebHenbest表示:“2016至2040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将达7.8万亿美元,但如果要使世界碳排放量达到实现联合国2摄氏度气候目标指导下的水平,则仍需要数万亿的额外投资。”
2016年新能源展望的10大发现:
•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将持续保持低迷。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长期预测认为,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将分别下降33%和30%,表明二者将出现供应过剩,这又将降低燃煤或天然气发电成本。
•风能和太阳能成本将大幅下降。到2040年,每兆瓦时陆上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平准化成本将分别下降41%和60%,到2020年代这两种技术将成为许多国家最便宜的发电方式,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二者将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最便宜的发电方式。
•化石燃料发电将吸引2.1万亿美元的投资。燃煤和燃气发电投资将继续,特别在新兴经济体中,约1.2万亿美元将用于新增燃煤发电厂建设,另外8920亿美元将用于新增燃气发电厂。
•可再生能源将吸引最多投资。绿色能源领域将吸引约7.8万亿美元的投资,其中陆上和海上风电投资达3.1万亿美元,大型并网规模、屋顶和其他小型太阳能发电投资3.4万亿美元,水电投资9110亿美元。
•实现“2摄氏度目标”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除了7.8万亿美元的投资,世界仍需在2040年之前向零排放电源投资5.3万亿美元,以便阻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超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设定的450ppm“安全”限值。
•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将进一步促进电力需求的增长。到2040年,电动汽车将使全球电力需求增加2701太瓦时或8%,与此相对应的是,BNEF预测电动汽车将占到全球轻型汽车新增销量的35%,即4100万辆,是2015年数量的90倍。
•电池的大量应用将优化小型光伏系统的使用。电动汽车的兴起将进一步压缩电池成本,帮助分布式储能电池装机容量在2040年达到759吉瓦时,此类电池主要用于存储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产生的电量,然后应需求放电,目前的装机容量仅为1.4吉瓦时。
•中国燃煤发电的走势将在之前预测基础上再压缩。中国的经济转型以及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意味着中国10年后的燃煤发电量将比BNEF去年的预测再低1000太瓦时或21%。
•印度将成为未来全球碳排放走势的关键。从2016年到2040年,印度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3.8倍。尽管其未来24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达6110亿美元,核能投资达1150亿美元,印度将继续严重依赖燃煤电厂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这将导致印度2040年的年度电力行业碳排放增加两倍。
•可再生能源将在欧洲占主导地位,在美国超越天然气。到2040年,欧洲70%的电力都将来自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厂,而2015年这一占比仅为32%。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将从2015年的14%跃升至2040年的44%,而同期燃气发电量占比将从33%降至31%。
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首席执行官JonMoore表示:“新一期的《新能源展望》对煤炭和天然气价格的预测明显低于2015年的预测,但引人注目的是,即便如此,新预测仍表明未来25年将持续快速地向清洁能源转变。”
《2016年新能源展望》的高级能源经济学家ElenaGiannakopoulou补充道:“令人吃惊的是,除了在北美,我们的预测并没有显示将会出现天然气黄金时代。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发电资源,天然气将在2027年被可再生能源超越。到了203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超过煤炭发电量。”
煤炭前景的判断对是否能实现国际气候变化目标至关重要。去年12月在巴黎气候大会上,196个国家一致同意限制全球变暖,从而使“地表温度上升要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尽快达到全球碳排放峰值”。《2016年新能源展望》表明,尽管全球已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在未来11年仍不会达到峰值。
《2016年新能源展望》以各国的项目规划、当前政策、未来电力需求走势模拟、电力系统动态和技术成本为基础,但并未考虑2020后任何加速脱碳的进一步政策措施。约65名专业分析师参与了此预测。
上一篇: 光伏智能运维“版图”东移
下一篇: 广西电网:97%受灾用户已恢复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