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全新EV,内部代号C385
8月24日,长安汽车在重庆举办科技生态大会,高峰论坛及产品论坛于上下午分别进行。虽称为论坛,但大会其实可以视为长安汽车智能电动化转型的战略发布会,信息量巨大,并且颇有些震慑力惊人的宣讲。
比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未来5年将投入1500亿人民币(用于智能电动化转型)”。
做个对比。雷军宣告小米造车时,称未来10年计划投入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8亿。而长安,这个本身已经是百万级销量的车企,它们的转型要投入1500亿。这个数字过于夸张,以至于不期待都不行。这些钱要做些什么?是否已经有所成果?未来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
论坛上有明确的披露,也有内藏玄机的潜台词。
1新车、新技术、新平台
当天论坛最重量级的发布是两款新车,内部代号分别为E11、C385。
E11是颇受关注的长安内部孵化项目“阿维塔”的首款新车。阿维塔所隶属的主体原为长安与蔚来的合资公司,后长安将项目收编,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华为与宁德时代,前者就电子电气架构进行支持、后者就电气化技术进行支持,联合推出CHN平台(名称来自长安、华为、宁德时代首字母组合)。该公司计划整体独立进入资本市场,独立融资、独立运营,这次发布E11则是阿维塔品牌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E11计划于年底正式亮相,此番发布仅仅露出侧脸,前脸露出部分会让人联想到UNI系列,除此之外,其它细节仍处于极为神秘的状态。
C385是根红苗正挂长安牌的EV,某种意义上说,比E11更值得期待。仅仅从外观来看,长安如期发挥了品牌精于设计的优势,而且对纯电转型的态度也足够大胆,采用了姿态决绝的无嘴式EV设计。
从C385的技术应用,也能看出它足够分量的战略地位。当天论坛下午介绍的两个核心技术成果——超集电驱与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均将首先搭载于该车型推向市场。
超集电驱的核心技术是高频脉冲加热,长安称该技术能够在极寒环境下对电池包进行快速均匀加热,5分钟时间可以加热20摄氏度。在论坛现场,长安连线实验室进行了模拟测试,用时5分钟将电池包从零下30度升至零下9度上下,功能表现良好。如果现实环境中能够完整还原测试表现,EV在寒冷天气中的衰减顽疾将得到极大缓解。
长安官方公布的超集电驱技术参数
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长安对该功能的设计是可以实现车主在车库外下车,系统接手自主驾驶完成排队、通过道闸、寻找车位、自动泊车这一整套停车流程。
关于远程无人代客泊车,长安设想的其它场景
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的高端CHN平台之外,中低端平台EPA0、EPA1、EPA2将整合成SDA平台架构,其目的是建立更适应智能化EV开发的基础。
可以看到,虽然阿维塔是长安现阶段最受关注的项目,但事实上,真正倾注了现有核心技术的其实仍然是长安新能源。
对于新品牌,长安与上汽、东风等对手的现状是不同的。后两者内部没有足够强势的本土品牌,因此在进行纯电转型时,惠更愿意推出新品牌,以全新的形象在新赛道展开新的竞争。而长安,其长安品牌本就位列年销百万级别的本土第一梯队,本身已具备市场号召力,即便是转型进入智能EV新赛道,其品牌资产仍然有相当程度的价值。可参考豪华品牌的转型,BBA均在品牌内部投放新车,而相对弱势的沃尔沃则重启极星品牌,希望没有“第二梯队”包袱的后者能够从头开始,轻装上阵。
阿维塔的价值在于其毫无压力,它不需要像智己、岚图、极星那样,要完成“长辈未竟的事业”,而是可以大胆地做自己。长安也在论坛上多次强调,会对阿维塔放权,让其独立运营,这是最合理也最科学的方式。事实上,阿维塔越独立越好。
这样,长安和阿维塔便都有可期待的前程。
2未来4年、9年的目标
期待新架构与新产品提供充分支撑,长安公布了未来中期与长期的目标:到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达到300万,新能源车型占比35%;到2030年,长安品牌销量达到450万,新能源车型占比60%。
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很难判断这样的目标是否足够谨慎或大胆。以理想汽车为例,其指定的目标是2025年销量160万,照此推算,长安计划2025年占比35%的新能源车型105万销量显然不能算高,不过2030年450万的计划年销量,已经十分接近本田2020年的成绩(479万),这样看来,似乎野心又并不小。
不过真正关键的,是长安敢于制定这样目标的根本原因,也是这场论坛里多位演讲人均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基本是可以达成共识的,而动荡恰恰是给予每位参与者机会的条件。
换句话说,现今的传统车企——包括长安在内——都是一边胆战心惊、一边野心勃勃。有可能自己搞定别人,也有可能被别人搞定。
这场论坛里另外一个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重要变化是,长安公布了车和美直营店铺的渠道状况:现已有店铺超过300家,并同样有多位演讲人提到“直接触达消费者”。尽管仍然有很多人假装看不到,但共识早就达成了,直营才是主流,4S模式想要存活就必须改变。
在面向市场的环节里,长安可以说做到了如今眼见应该有的改变和布局。而这也恰恰是长安想要传递的信息,不是给市场,而是给合作伙伴。
3不面对消费者的论坛
上下午共计3小时的论坛中,长安公布了一系列关于未来智能EV的技术布局,涉及到电气化、电子电气架构、云服务、智能座舱、车联网等等关于智能EV的所有技术话题。多位宣讲人采用了大量术语及专业词汇,并且在多处表达中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未进一步解释那些东西将为消费者带去些什么。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场面向消费者的活动。这场如同发布会的活动必须是一场论坛。而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场论坛,则是因为云集了产业学者、宁德时代与华为这样的供应链明星企业高层、兵装集团领导以及重庆市政府领导等非长安内部人士的参与和发声。(上级单位兵装集团领导姑且算作非长安内部人士)
因此,观众们在活动中多次听到“让我们一起”、“加入我们……”等类似的表达。这更像是一场供应链合作伙伴招募,以及对现有重要合作者的表态——“相信长安没有错”。
朱华荣表示:“长安一定是其中之一”
事实是,在这一轮央企汽车集团电气化转型中,只有长安是最强调合作的那一个。其余汽车集团,或者像是东风那样未作表述,或者则像上汽那般,明确拒绝与华为捆绑,要自我培育。
为何长安是这样的姿态?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长安是几大央企车企集团中,合资资源最少的,说得更直白点,只有长安福特能创造相对充分的收益。多多少少也是这个原因,长安才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尽力实现自主品牌的突破,并且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然而不能改变的事实是,长安仍是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中家底子比较薄的,1500亿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样是一种姿态:“我们有能力投入”。长安需要外界的支持和信任。
正因如此,长安的转型也显得更加决绝。长安没有那么多合资品牌作为现金奶牛,因此家底也远不如上汽、一汽、东风雄厚,它们运营收益的核心板块就是百万级年销的自主燃油车,用这样一场马拉松式的大型活动宣告转型的决心,长安是真的在革自己的命。取信于它人的同时,这或许也是长安为自己鼓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