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碳中和转型”正在触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而汽车产业与能源产业的结合正成为这次工业变革的驱动力。
就像“煤炭+蒸汽机车”催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燃油车”催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伴随着汽车电动化、能源化趋势的推进,当下电动汽车与新能源这两个万亿级产业的发展结合,正推动一场绿色新工业革命。
这也意味着,车企与新能源企业之间必然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演化出新的模式与形态。
9月28日,远景科技集团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在吉林省政府的见证下,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绿色出行、绿色能源、高端动力电池、零碳产业园、可再生能源系统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电动交通网络与新能源网络融合,打造绿色汽车产业生态。
其中,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一汽将同远景探索在电池关键前沿技术、产品以及碳中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合作。
这意味着,作为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动力电池业务板块,远景动力(Envision AESC)在欧洲新一轮业务与产能部署后,也加快了在国内的开疆扩土。据悉,以此次和一汽合作为起点,远景动力接下来在国内市场的拓展将会全面铺开。
同时,此次远景与中国一汽的合作,和其此前在英法与日产、雷诺的合作一样,不仅仅是单纯停留在动力电池供应链层面,而是依托于远景在可再生能源、零碳技术等领域的积累,以“零碳技术伙伴”的角色,与一汽进行更深维度的融合与协同。
而这也成为远景动力在国内、国际业务拓展中,与其它纯提供动力产品的企业形成鲜明的差异与亮点。
行业解读认为,碳中和目标下,车企同能源企业的合作正在向更深层次演化,远景与雷诺、日产以及一汽的合作新范式,是产业变化的重要风向标。过去单纯供应链合作模式,将逐步向相互赋能、彼此融合的碳中和合作伙伴关系演变。
从这个角度看,远景与一汽的合作,对产业接下来的走向将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汽为何携手远景?
中国“双碳”目标的确定,让本已身处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的汽车业,卷入到更大范围的产业变局之中。用远景CEO张雷的话说就是,“电动交通网络与新能源网络融合,将推动一场绿色新工业革命。”
置身这场“前所未有之大变革”中的中国一汽,早已秣马厉兵参与其中。
2017年8月,徐留平赴任中国一汽,一场大刀阔斧的内部变革随即开启,4个月后,新红旗战略对外发布。在徐留平看来,汽车产业的“新世界”正在全面到来,中国一汽要成为这个新世界的领航者。
按照规划,到2025年,红旗品牌总体销量将超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将推出15款,新能源智能汽车销量将占红旗品牌总体销量的40%,即要超过40万辆。到2030年,一汽目标要全面实现电动化。
“新世界”的大门已经为一汽缓缓开启,过去三年,红旗销量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电动化节奏也越走越快。
随之而来的是,供应链体系和能力建设变得愈发关键,特别是在动力电池环节,引入更多具备国际化能力的优质电池供应商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一汽将视野投向交通、能源、绿色城市的融合,提出打造新的汽车生态。
今年3月,中国一汽发布Ecolin5战略。所谓Ecolin5,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输入,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为核心链,融新型消费链、智能绿色交通出行链、智慧能源链、新基建链等“五链”为一体的绿色低碳与智能化发展综合解决方案,构建未来型智慧绿色城市。
而这个智慧绿色城市汽车生态系统的打造,需要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参与,这种合作伙伴不仅可以为一汽提供供应链支持,更多的还要能和其拥有共同的理念,并进行充分的赋能与协作。
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一汽与远景的合作,就拥有了极高的契合度——对于此次合作,一汽的评价是:远景在智慧绿色能源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是中国一汽“五链”融合、跨界合作的重要的伙伴。
短短的一句评价隐含着一汽对于此次合作的认可,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方面,作为全球Tier1的远景动力,正成为国内车企动力电池的新选择。
过去 10 多年,国际化生产及运营经验确保了远景动力在多个国家的高品质产能复制,并得到了包括雷诺、日产等欧洲车企的认可。
在国内,远景动力位于无锡江阴的全球第四大电池生产和研发基地一期项目已投产,总规划产能20GWh,位于鄂尔多斯的动力电池与储能工厂正加速建设,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远景动力将具备为国内车企提供高品质动力电池规模化的供给能力。
远景动力中国工程中心
另一方面,对于一汽而言,远景在可再生能源、零碳技术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为一汽在汽车产业生态的构建上提供更多的赋能,从而让远景以跨界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一汽的战略变革中。
此外,在一汽所在的大本营吉林,远景已经布局了包括绿电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发电、零碳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等项目,作为吉林的零碳技术伙伴,助力东北实现零碳体系转型。
在同一汽的战略签约仪式上,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也表示希望远景深度融入吉林产业生态体系,携手打通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助力吉林打造绿色发展优势。这次的双方合作,将会形成三方协同的新局面。
车企与电池企业合作新样本
尽管此次合作还并没有透露更为详细的细节和规划,但基于双方给出的信号,不难猜测,远景与一汽的合作有望在三个层面逐步展开,这也将开始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向更深维度合作的全新样本。
一是在动力电池环节,基于远景动力的国际Tier1综合能力,既可以提供安全高品质电池,同时还能在前沿技术赋能与合作上做深度合作。
在供应链配合上,远景动力将基于国内生产基地,为一汽提供高品质高安全的电池。
而这也契合一汽当下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徐留平此前介绍,“极致安全、极致健康、极致品质”是作为红旗产品中最最重要的要求,并提出了“国车安全”、“国车健康”和“国车品质”的品牌定位。毫无疑问,安全被放到非常核心的位置。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要真正做好安全,关键就在于动力电池。而安全正是远景动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最大“杀手锏”:其至今保持11年60万辆电动汽车配套“0”重大电池安全事故的记录,这与一汽的诉求高度契合。
此外,远景动力在前沿电池材料开发、电池结构设计、热管理领域的经验积累可以为一汽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并可以针对性的帮助其解决在东北等地区面临的低温工况下电池性能衰减等技术瓶颈。
二是基于动力电池能源化和全生命周期的商业模式探索,也有望在一汽和远景之间展开。
就在中国一汽和远景签约的第二天,一汽旗下的商用车领军品牌一汽解放发布了“E启蓝途创享未来”的新能源战略,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宣布到2035年力争销售新能源整车50万辆,占总销量超过70%。远景动力作为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的主要合作伙伴在发布会签约。
除了产品路线规划外,一汽解放明确提出将在车电分离、整车租赁、运力承接、二手车及电池回收、产业生态建设上深度布局。这无疑也为一汽和远景的合作创造了想象空间。
基于在英、法等多个V2G项目实践以及在新能源风光发电侧、储能侧的优势,远景完全有能力在车网协同(V2G)、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方面同一汽开展合作,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加快验证电动车电池“能源属性”的价值模型。
三是在零碳工厂的打造上,基于远景科技集团的零碳全球经验,助力一汽实现生产及运营环节的减碳,并为其供应链企业提供零碳解决方案。
刚刚结束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产业界的一致共识是:推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大会主席万钢就明确指出,要推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其动力电池、驱动电极、零部件和其他材料生产制造和回收利用过程的碳排放也应受到关注——能源供给低碳化、材料供应低碳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以及交通出行的低碳化都势在必行。
基于自身的零碳技术方案,远景不仅将在2022年底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为车企解决电池作为关键零部件的“清洁问题”,还将助力实现价值链上下游的碳中和。
在此前在英法与雷诺、日产的合作中,远景动力已经提出要建设 " 电动汽车零碳生态基地 ",不仅负责电池产能,还为整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甚至周边城市提供端到端的零碳解决方案。
远景与一汽的合作,大概率也将延续其在与雷诺、日产的合作模式。
而这背后,是远景作为全球唯一提供“源网荷储氢”端到端零碳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目前已经为全球超过300多家企业和合作伙伴提供零碳解决方案。
结合可再生能源、电池、储能、智能物联网、碳管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远景可以助力国内头部车企的生产基地打造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从源头满足工业化生产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为车企及其供应链企业赋能,推动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转型,共同构建一个以碳中和为核心的零碳新工业生态体系。
业内的一致共识是,碳中和背景下的汽车产业正在面临更为深刻的转型,车企面临的是来自产品技术、产业链、产业融合、产品服务等多维度的系统化挑战。
在此背景下,车企不再仅仅局限于能提供稳定产品服务的供应商,而更需要找到一个拥有相同价值理念,能共同应对碳中和挑战,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长期合作伙伴。
远景与一汽的合作或将开启国内新能源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的新方式,车企与电池及相关企业更新维度的合作将成为趋势。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能源和交通产业融合后引发的,而当下这场绿色新工业革命中,无论是远景还是一汽,都正在走向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