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胡圣标,男,1963年1月生于湖北天门,1985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热流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岩石圈热结构,大地热流测量、岩石圈热结构与构造-热演化等。2、盆地热史恢复及其应用,沉积盆地热史恢复及烃源岩热演化等。3、造山带冷却史与抬升速率;低温热年代学和低温场模拟。
科研简历及成果
自1986年开始热流测量,地学断面地温场模拟和岩石圈热结构研究。此后,与墨尔本大学合作,在古温标热史反演和盆地热史恢复及其应用,裂变径迹和U-Th/He等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及其在造山带冷却史和地质体抬升速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50篇。曾获199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金锤奖。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中海油委托课题:“珠江口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2013-2015)
国家油气专项:“深层高成熟烃源岩的热史研究”,(2011-2015)
国家油气专项:“南海中南部盆地热演化及油气成藏地热条件对比研究”,(2011-2015)
国家863干热岩项目专题:干热岩靶区地热测量与干热岩开发规范拟定, (20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峨眉山地幔住及其热效应”,(2010-2013)
国家油气专项:“塔里木、四川盆地的热史研究”, (2007-2011)
国家油气专项:“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构造-热演化”,(2007-2011)
中石化前瞻性项目:“中国陆域海相沉积盆地热体制热史恢复方法与热体制”,(2007-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四川盆地深井地热测量与岩石圈热结构及热演化”,(2007-2009)
中石化委托项目:“四川盆地及周缘深井地热测量及与热史恢复研究”,(2007-2009)
中石化重点项目:“南方中古生代盆地热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中科院联合资助课题: “渤海海域郯-庐讨论系统构造-热演化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前瞻性课题:“中国近海前第三纪盆地沉积埋藏史、热史恢复及其烃源岩成熟度史研究”
国家973基础研究课题:“天然气藏动态形成过程和富集度研究”中专题:“地温场与烃源岩热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的热结构响应与记录".
国家“九五”油气攻关课题:"热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国家“九五”油气攻关课题:"热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课题:”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九五”攻关课题:"渤海盆地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与断裂系统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国家“九五”油气攻关课题:"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隆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工程项目:"南方海相地区热史恢复技术方法研究
江汉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课题:"当阳复向斜上古生界热历史及原始沉积厚度研究
江汉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课题:“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古生界热历史及原始沉积厚度研究”,(1996.8-1997.3)
南方新区油气勘探经理部委托课题:”江汉与楚雄盆地古地温场、区域构造-热演化及其油气成藏、保存的关系研究”
中国石油开发公司南方油气地质条件及选区评价研究项目组委托课题:”贵州黔南凹陷/江西萍乐凹陷裂变径迹数据解释与热史恢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沉积盆地热历史定量化研究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碰撞造山带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裂变径迹分析及其在沉积盆地热史研究中的应用"
获奖及荣誉
200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6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金锤奖;
199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