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为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指明了方面、擘画了具体路线图。作为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及能源革命的核心技术,储能,受到了越来越密集的关注,尤其是受到了广大投资商的青睐。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从顶层规划、价格机制、项目管理、攻关示范等维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支持政策,以推动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从目前国内储能市场情况看,储能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解决了这此问题,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的高质量向上前行。
我国电力市场自2015年开始改革发展,已然建成强大的能源系统支撑体系,目前发电装机、发电量、电网规划均位居世界第一。在强大的电力系统建成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体系统也随之发展起来。2021年,我国部署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提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该部署为能源电力领域及储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储能技术按能量的转化机制不同,可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储热储能。多种储能技术中,抽水储能技术最为成熟,我国储能项目中占比最大,电化学储能紧随其后。随着新能源装机量规模不断提升,高比例并网,其波动性与间接性问题突显,电化学储能也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电化学储能拥有地理位置限制小、建设周期短、成本持续下降等优势,可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的调峰调频需求,在当今主流电化学储能中,锂电池占比最重,归因于技术的成熟及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用户和市场对锂电池的接受度相对转接头高,加之近几年锂电池规模化生产,制造成本不断下降,逐渐靠近储能系统应用的经济性拐点,储能产业将获得更广阔市场。
根据GGII数据统计,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48GWh,同比增长2.6倍;其中电力储能电池出货量29GWh,同比2020年的6.6GWh增长4.39倍。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其他所有储能技术和形式,即新型储能,到2025年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2025年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新能源发展迅猛,储能行业发展也日趋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如安全性、应用场景多元化、成本等问题须各家储能企业解决。对于储能安全方面,国家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且规范相关标准体系,加强监管,逐步健全储能市场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大力支持业务人士对储能技术的研究,创新并突破。对于应用场景方面,目前国内通常将储能划分为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类,各类所面临的应用场景和价值都不一样,这要求各储能厂商要具备完善的产品体系,和超强的产品解决方案,以便更好的进行多元化场景应用。对于储能成本方面,恶性的价格竞争将会扰乱储能市场,只有良好的定价体系和机制,才能加速产业的发展。
对于这几块,目前国内的储能厂商都做的不错,比如禾望电气,作为国内专业储能系统集成商及设备制造商之一,凭借多年积累,其技术已属行业领先。相关储能技术更是获得了国家技术部门的高度认可,2014年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专家组的现场评审,成功收获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同时具备MW级储能测试平台,用于性能和功能测试,另外平台配备1.5MW GridSim宽频域电网模拟系统和防孤岛试验装置,可进行低电压穿越和孤岛防护测试,充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禾望电气的储能产品种类齐全,可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包含各个功率等级的储能变流器、软硬件可定制化的EMS能量管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实用性高的储能一体机、标准化设计方案的集装箱电池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涉及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和微电网,早已在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成功落地。
储能市场广阔,要实现真正规模化应用,不仅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各储能厂商的通力合作,共赢共生,使其最大化运用在电力系统中。在不久的将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成为储能的参与方,储能将会改变生活方式,定义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