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想必各位的朋友圈也在疯传“德国首次实现可再生能源100%覆盖”,好在能源界出现了位“侦探”,他追溯到了这些消息的德文新闻的出处以及数据来源并一一查证。
德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0%是假新闻!但德国确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先行者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头羊。201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首次超过传统褐煤。201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总用电量中的比例已达32.5%,其中风电占44%,光伏占20%,生物质能占26%,传统的水电仅占10%。
此外,2015年德国风光装机占比超过40%,而弃风弃光率仅为1%左右。德国能源转型已取得令人羡慕的阶段性成果。
至少从表面上看,德国清洁能源转型说明了两大根本性问题。首先,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是可行的。一般而言,当可再生电力比例超过10%时,会对电网的安全与稳定产生显著影响。而德国的实践表明,人类是可以通过努力化解这一影响的。2015年8月23日,当德国的电力需求达到峰值时,其中83.2%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满足。2015年3月20日,德国出现日偏食,光伏输出突然跌落并未对供电系统造成显著影响。德国经验表明,即使可再生能源比例较大,以目前的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科学来合理应对其输出变动,从而维持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在现阶段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政府持续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道路应该是可行的。自2000年提出“能源转型”以来,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法案,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给予科学合理的补贴,以及优先上网等权利。如今看来,尽管出现种种问题,但这一系列举措仍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将被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所采纳和学习。
中国市场化的可再生能源补贴从2013年正式启动,滞后时间较长,政府显然可以从德国清洁能源转型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启示。当然,我们需要站在自身角度,辩证地看待其中的问题。
首先,能源清洁转型很大程度上要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直接代价是电价的大幅提高。2015年德国电价约为26欧分/千瓦时,是欧盟能源费用第二高的国家,高出区域平均水平约40%。近年来,电价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更是节节攀升,2015年为6.35欧分/千瓦时,比2012年提高75%,仅电力附加费就已超过目前中国许多地区的电价。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持较为低廉而稳定的电价对经济发展与民生极为重要。清洁能源转型不存在“免费午餐”,中国政府和消费者需对此有所准备。因此,可以在支付能力较强的地区着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将能源清洁发展的成本直接传输至消费侧,设计和管理好补贴,只有尽可能小的价格扭曲才能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电力市场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立,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有所助益的。德国有市场化的补贴机制,保证可再生投资者取得可预期收益;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保证电网企业收购足额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目前正在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可再生能源配额机制的建立,政府需利用这一契机,科学制定消纳和补贴政策,以市场化的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
再次,和中国能源消费相比,德国的能源消费量较小,且背靠欧盟大电网,其电力输入输出易于调配。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都存在电源与电力负荷逆向分布的现象。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中国可能需要花更大的气力和成本去解决调配和消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发展远距离输电等调配技术,另一方面发展分布式、微网、储能等消纳技术,促进可再生的高效率应用。
中国同样有着雄心勃勃的能源清洁转型目标。2020年中国计划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以此推算,2020年-2030年水核风光比例需要提高到30%,风光比例需达到10%,而2015年中国一次能源中风光比例仅有2.1%。伴随着清洁能源的转型,中国也将面临与德国同样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比德国更复杂的情况。因此,中国政府需认真学习德国经验,尽快建立可持续推动的政策并保障其连贯性与执行力,这是保障中国实现能源清洁转型目标的重要前提。
下一篇: 如何看待光伏这些年的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