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我国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湖南省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湘潭)的170万亩耕地成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的首批试点。根据治理规划和两年多的实践探索,试点中被划分为“替代种植区”的区域,目前主要采用作物替代种植或者休耕方式治理。而中轻度污染区域,则正在逐步推广VIP+n的修复治理技术模式进行治理。治理中,对于重金属超标谷物推行“专企收购、专仓存储、专项补贴、专用处置、封闭运行”的无害化处置模式,防止不达标谷物流入市场。
VIP+n模式是指“低镉品种+水分管理+石灰调节土壤酸度+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绿肥、翻耕等修复措施”的组合技术模式。由于这一模式的技术指标和工作量都较高,大面积推广实施VIP+n的修复治理技术模式,仅靠基层农技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从2015年开始,长沙市望城区开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企业组织实施的第三方治理模式,一年多时间里,来自永清环保的工作人员驻扎田间,采用VIP+n的模式对耕地修复治理的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操作和管理,并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一起参与耕地治理过程。2015年年底经过专家评审验收,6000多亩修复区域的稻米平均降镉率达到60%。
湖南永清环保研究院院长贺前锋博士介绍,这种治理模式下企业成为政府和农民间的桥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可行性分析以及专家把关,企业提供“顶层设计”方案及治理流程的实施,农民则根据实际效果主动参与并分享治理的成果,最终实现土壤治理和产业升级目的。
2016年永清环保在长沙市望城区开展的耕地修复治理面积将超过20万亩。而从2015年开始,湖南省的耕地修复治理试点面积也扩大到了9个市州的275万亩。除了长沙市望城区,湖南省的各个试点区域也正因地制宜地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的耕地修复治理工作,湖南省农业部门对各试点的修复过程及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价研究,以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