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声“轰隆”响让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杭钢炼铁厂老一号高炉烟囱倒下。该标志性的烟囱向杭州“道别”,预示着杭州高能耗时代的完结。
杭州的生态环境正经历一场蜕变。
与长城齐名的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其杭州段曾屡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臭不可闻”在早期一度成为了这条东方大河的代名词。
杭州于十多年前开始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如今依河而行,总有三三两两的人们散步、练字、跳舞……时而能见到白色的鸟类滂水而飞,河畔保留的民居、仓库、码头等有时代感的建筑也依水而“兴”,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古时的东方神韵重现。
如今,杭州已消除71条460公里垃圾河,整治完成277条802公里黑臭河,2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提标改造。
杭州市治水办副主任徐青山表示,杭州河道治理重点主要在于健全长效机制和生态治理,关键在于深化治水工作的领导干部责任制,将深化“政、企、民”社会联动治水,社会共治。
与过往逐渐道别的,还有城市上空那一抹“灰”。2015年初,杭州市长张鸿铭便提出,年内,“污染大户”半山电厂将关停唯一一台燃煤机组,杭钢集团将力争关停半山基地产能。
这两“户”的关停,将使杭州主城区减少六成的燃煤量。如今,承诺被兑现。
同时,主城区五、六百家企业也关停搬迁,杭州已成为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
如今市区中,工地的外架喷淋设备也已更新换代,自动冲洗设备运作中,裸土被覆盖,有利于扬尘的抑制。在近郊,扬尘“源”之一的混凝土搅拌站也实现了绿色改造。
“这些都是企业行为。”杭州市城乡建委工程处副处长程刚表示,许多企业认为将环保措施做好了,也是对自己企业形象的提升。此外,通过物联网在线监控系统,也可以实时看到工地的情况并采取监督措施。
1-5月,杭州市区PM2.5平均浓度61.5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同比下降7%。杭州正逐渐与“灰”色道别。
近期,一份“检讨书”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杭州一公司因环境污染向公众提交检讨:“……由于环境法治观念不强,发生了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此,特登报向全市人民诚恳道歉。我公司承诺……”不久,杭州又公布了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并附上查处情况。这座城市正不断“清洗”中。
同时,自7月起,浙江将实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违反该条例规定的,有处二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等措施。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方敏表示,要建立大气环境违法行为通报制度,结合违法行为和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公布排污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环境违法行为及处理情况,并纳入各级公共信用系统。
“黑”“灰”正逐步散去,杭州正与往日道别。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杭州未来的影像逐渐清晰。
上一篇: 电动汽车时代是否来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