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到2015年底,我国光伏电站建设总规模已经达到43GW,位居世界第一,资金占用规模也不会低于5000亿元,可在老红眼中,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个市场一直难改“两型推动”:
关系推动型——靠人际关系获取路条;
资金推动型——靠资金规模简单做大。
在光伏电站投资市场,规模越做越大的企业不乏其例,但有独特商业模式的企业却少之又少。“两型推动”缺少技术含量,笔者尊重那些做大了的结果,但并不尊重那些做大了的手段。
造成光伏电站融资难的多个原因中,缺少独特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最重要的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投资者面对如下选择:
一个是有规模但只会简单依靠大量、低成本资金推动电站建设的企业;
一个是有规模更有独特商业模式、未来一段时间甚至具有垄断优势的电站建设企业,投资者无疑会融资后者。
什么是独特的商业模式?
它一定是一种需要通过特殊努力,不会让所有人都能复制、都能盈利的商业模式。在当前无不疯狂追求财富的中国,懂得独特商业模式价值的大有人在,努力探讨独特商业模式的大有人在,出现了独特商业模式迅速加以模仿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却屈指可数。光伏电站投资市场也是如此,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无人不在思考商业模式,面对融资难努力寻找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大有人在,可99%的人仍是无法超越“两型推动”的简单劳动阶段。
在光伏电站投资市场,独特的商业模式应当是在“两型推动”的基础之上,既具有别人想要复制却又难以复制,又具有值得资本高度关注的商业模式。当前,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应当更多产生于光伏产业与相关产业、技术的结合,比如光伏与农业、光伏与互联网、光伏与建筑、光伏与移动能源等。经过一些企业几年的探讨,这些独特的商业模式,有的还在艰苦地摸索中,有的已经初具雏形,有的已经初具规模(如个别光伏农业模式)。
过去几年,笔者一直在寻找具有独特商业模式的光伏农业企业。这是因为,
首先,能源资源的逆向分布决定了光伏发电的重心应当在中国东部,而东部可用的最大土地一定是农业;
其次,过去将能源开发与农业结合是天方夜谭,但光伏天然的分布式发电特征决定了光伏与农业多种结合的可能。如果光伏能够和农业(种植、畜牧、水产、林业)科学合理的结合,是可以成为独特的商业模式的。
但是光伏农业概念好听,实现却难。
一是因为农业是个有规模但是难赚钱的产业,光伏是个靠规模却是赚有限钱的产业,二者合在一起赚钱,理论上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双重价值,现实中却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总体不赚钱;
二是因为目前光伏与农业还缺少科学合理的规模结合,光伏农业概念被滥用,造成国土、农业管理部门的限制。笔者以为,这还是因为缺少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果光伏农业具备国土、农业管理部门认可的商业模式,这些限制必将不复存在。
在光伏农业范畴,有一个商业模式值得关注,这就是通威的“渔光一体”商业模式。
其独特性在于:水产养殖是通威的强项,光伏产品生产也是强项,把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结合,这将使得水上的光伏可以发电,水下的鱼类产量可以更高。
其垄断性在于:通威水产养殖+光伏发电不改变其已有的垄断性。有消息称,国内约有4500万亩条件比较好的水面资源,通威可控的大概有1000万亩,总共可支撑300G-500GW的光伏电站规模。
当前,通威“渔光一体”商业模式的竞争力已经获得了资本的认可,不久前其通过公开和私募市场完成了总计1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光伏电站投融资之所以难,是因为有痛点存在,能够首先解决某个痛点,必然形成一种领先的独特商业模式,也必然引起金融资本的关注。光伏电站融资,你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吗?
上一篇: 长沙经开区六大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