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记者从集团公司“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验收会获悉,中国石油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再获突破。
中国石油针对三次采油领域的共性基础研究和瓶颈技术组织攻关,形成二类及三类油层聚合物、甜菜碱和石油磺酸盐、发泡剂和稳泡剂的放大生产技术,研发了采油功能菌基因芯片检测和三次采油技术经济结合的潜力评价技术,申报专利30件,研发软件2套,制定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1项,部分成果实现工业化应用,对油田生产支撑作用显著。
近年来,三次采油技术对中国石油产量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仍面临化学驱技术亟须开发方式转换、微生物驱尚需进一步攻关等重大挑战。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攻关团队在“十二五”前3年室内机理和驱油剂中试基础上,后两年重点围绕化学驱和微生物驱矿场试验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主要包括新型聚合物产品持续创新,二类油层嵌段刚性抗盐聚合物产品系列化并规模推广应用,三类油层低分子量抗盐聚合物成功中试,复合驱用聚合物实现工业生产。深化弱/无碱复合驱油机理认识,形成甜菜碱工业生产技术,产品由吨级向百吨级跨越,优化出适应大庆、长庆、玉门等油藏的弱/无碱配方体系。形成强发泡剂和高稳定性稳泡剂的中试生产、检测和方案优化设计三项关键技术,矿场见效明显。研发了集技术经济于一体的潜力评价方法及软件,明确公司12个油区三次采油前景、现实和“十三五”工业推广潜力。
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大庆杏十三区和杏十二东区、玉门老君庙、长庆马岭北3区、吉林大20区块、新疆六中区和七中区矿场试验,试验见效显著,项目验收综合评价为优秀。
上一篇: “一把手免职”再掀河北环保风暴
下一篇: 昆明引入中缅管道天然气 为企业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