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强化无污染耕地的保护是保证粮食数量、质量安全的唯一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伴随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如何保证公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新近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篇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勾勒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路径图,能否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画卷,关键在于准确查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状况及污染地块的面积和分布,并以科技创新有效支撑农用地分类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精确圈定重点污染地块是基础
确定污染地块的分布,建立污染地块清单是土壤污染防治精准施策的基础。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要求在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该项涉及对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宏观调查和污染耕地的地块清单调查,采样介质包括土壤和农产品;还包括对数万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医药、金属电机、纺织皮革、石油煤炭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污染地块调查。
我国耕地面积约20.3亿亩,园地面积约2.2亿亩,牧草地面积约32.9亿亩。勘查地球化学过去研究的重点是调查成矿物质在矿床周围岩石、土壤、沉积物、水、植物与气体等介质中形成的分散模式,并通过对各种分散模式的逆向追踪找到有经济价值的矿床,这种技术对寻找并最终确定污染地块无疑是十分关键的。面对《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一空前规模的土壤污染调查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各部委专业调查队伍的优势,建立全国统一的野外调查质量和室内分析质量控制制度,协同完成土壤污染调查的艰巨任务。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整合原有监测网络是捷径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判断土壤污染的变化趋势,是土壤污染防治不可缺失的环节。
早在1992年,国土资源部已在全国初步建成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当时采集的样品保留至今,2015~2016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安排该监控网络的重新采样工作,用来判断过去20余年来全国土地质量的变化趋势。农业部近期也在着手准备《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为此建议,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应尽快联合制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的相关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各部委优势,整合利用已有的监测网点,建立一个以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为主,兼顾各部委要求的多功能监控网络,使其效益最大化。
农用地分类管理,科技支撑是关键
如何为被污染的土地“解毒”?
土壤环境是否安全与土地利用性质密切相关。要在全国分好地类,再确定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尤其是土壤污染修复时,不同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其成本、修复周期、残留毒性、污染物存在形态等都是不一样的,必须与日后的用途结合起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未污染和轻微污染、轻度和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三个环境质量类别,并分别施策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
农用地分类管理用于土壤污染防治,隐含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一是需要科学制定污染程度的划分方案,厘清各种污染程度的科学含义;二是需要科学评估分类管理的预期效果和风险;三是需要制定分类管理措施的具体方法技术等。在这方面,欧洲莱茵河流域镉污染耕地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莱茵河是欧洲第三大河,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是莱茵河地区的两个主要产业,耕地镉污染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农作物中重金属超标。欧盟内部拟对镉污染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计划在1985~2020年期间,实施退耕还林面积850万公顷,以减少耕地镉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在实施这一土地利用政策前,科研机构对该计划进行了详细评估。科学研究认为,如果对莱茵河流域被污染耕地直接实施退耕还林,将导致土壤的迅速酸化和土壤中镉的活动性增强,易被植物吸收,危及野生动物的安全,或迁移至地下水,严重影响饮用水质量。如能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采取技术措施,例如向土壤中加入适量石灰,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就有可能保证地下水的镉浓度不会超过水质标准的镉浓度,土壤中40%的镉将被淋滤,土壤环境质量也将得到改善。正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程度、污染物类别、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调查,科研机构最终确定了莱茵河流域耕地土壤镉污染的防治思路和措施。
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以镉、铅、砷为主,重度重金属污染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的湘鄂皖赣区、闽粤琼区和西南区,而在过去20余年中,上述地区土壤的平均酸碱度下降明显,作物镉等重金属超标现象频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将重度污染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未污染和轻微污染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因此在实施土地利用政策调整前,要求我国科技人员和土地管理者应植根于我国土壤污染的特点,相互依存、彼此互动。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邀请科技人员对拟实施的政策进行风险评估;科技人员应围绕重大的政策需求,不断创新研究思路,研究制定水、土、气相互协调的环境质量控制标准,针对每个地区和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积极寻找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可靠途径,用扎实的研究成果来支撑农用地分类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通过不断评估分类管理的实际效果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完善精准施策的具体方法。
上一篇: 珙泉煤矿组织安全学习
下一篇: 盘点2016上半年煤市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