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两会”报告及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今后五年及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变革做出了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资委等先后出台能源结构相关行动计划、重要部署和重大安排。经济新常态将在较长时期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为应对和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能源企业必须首先从发展战略层面做出重大调整和转型。
传统能源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能源支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能源领域得到快速发展,支撑了我国经济近30年的高速发展。传统能源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支持的重点领域,并有多种配套政策扶持其健康发展。2015年,全国生产原煤37.5亿吨、原油2.15亿吨、天然气1346.1亿立方米、发电量5.81万亿度,这些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主体能源。
能源产业能力决定能源安全。改革开放以来,能源产业发展很快。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煤炭生产能力、发电装机能力等多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石油、天然气生产能力也居世界前列。这样的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有效减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使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进口依赖度得以在可控范围内。在国际政治形势复杂的当下,能源产业能力对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创新提高效率。创新,可以说是传统能源企业的发展优势。长期以来,传统能源企业一直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中国地质团队从中国地质实际出发,突破了西方海相生油论的局限;在水电、核电和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我国都站在了技术和创新制高点。重视技术、注重创新,已经将我国能源转换效率、能源输送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
海外开拓资源。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走出去”的号召,石油、煤炭、电力等企业,先后走出国门,把能源生产和供应建在美洲、东南亚、非洲、中东和欧洲各地。这些海外能源项目形成的份额生产能力或权益生产能力,为稳定国际市场、降低我国进口能源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常态考验传统能源企业
能源消费弹性理论遇到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出现下降,2011年约为9.5%,2015年约为6.9%。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下降更为明显,2011年约为10.8%,2015年约为5.9%。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3.0亿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煤炭消费量下降3.7%,原油消费量增长5.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3%,电力消费量增长0.5%。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9%。“十二五”期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工业企业吨粗铜综合能耗下降0.7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0.56%,单位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41%,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0.49%,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95%。
需求变化恶化盈亏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情况,能源需求在总量放缓的同时,还伴随着结构性调整。一些传统能源产品需求有所下降,有些甚至下降较多。煤炭市场长期低迷,不仅沉重打击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企业,也波及以煤炭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气候环境要求降低高碳能源消费。2015年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及其会议成果,将引领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需求调整方向。煤炭消费将遇到更多瓶颈和制约,与此同时,低碳能源的消费量、消费比重将出现双增长。传统能源企业如果不走出高碳能源生产和供应的传统领域,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挑战和经营困难。
国际行情震荡经营效果。基于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需要,我国石油、天然气等大宗能源产品原则上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挂钩、联动。而世界局势变迁,时刻影响着国际油价和天然气价格。2014~2016年,国际油价跳水并长时间泡在水里,沉重打击了我国的石油企业,石油行业的经营收入和利润双双大幅下跌,产业链上的一些企业也受到波及,如石油工程服务领域内的一些企业目前濒临或已经陷入沉重亏损。
传统能源企业适应新常态之路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同时提出“十三五”期间能源领域八大重点工程。可以说,这是未来五年中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结合这一发展方向,传统能源企业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大局,积极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已经开始思索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战略突破,研究和实践新的战略措施,并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经济化。“十二五”末的经济调整教育了所有传统能源企业,使其无一例外地经受了产能过剩的考验。曾经引以为荣的产能指标,在很多地方和领域成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沉重负担。过去一些按照产能导向建设的相关项目,在经济新常态下,由于缺乏有效需求、缺乏市场而长期亏损或被迫长期停产。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去产能方针以来,越来越多的传统能源企业开始认真检讨产能导向带来的严重后果,认真思索新的战略导向。经营收入等指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传统能源企业的新导向。
规模化。扩大经济规模成为传统能源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新一轮传统能源企业并购浪潮,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成为新特点。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是能源领域的巨无霸,业务遍及全球140个国家。2015年4月8日,壳牌宣布计划以470亿英镑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这项并购交易将令壳牌进一步巩固其全球第一大LNG供应商的地位,并超过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生产商。该交易也是世界油气行业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案。通过并购扩大经济规模,从而增加拥有的资源总量、提高市场影响能力,进而提升盈利和发展能力的做法,成为传统能源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的现实样板。
纵向化。传统能源行业,如石油、发电等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产业纵向一体化。企业依靠纵向一体化,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规模的扩大,同时也有助于稳定盈利水平、筹资能力,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神华集团的一体化运营在我国能源企业中较为成功。经过20多年纵向一体化的运营,神华成为了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主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综合能源企业。近十年来,我国能源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迅速推广和发展,其中煤电、煤运、煤化工等一体化成为主流。
在石油行业,以炼油和化工为主要特点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努力扩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收购上游资产,通过提高自给度实现控制风险、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和盈利能力。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主要特点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努力扩大炼油、化工业务,收购炼油、化工资产,通过降低上游产品外供比例,提高整体经济收益、发展能力。在煤层气行业,澳大利亚煤层气产业与发电产业互相延伸,形成了煤层气与发电纵向一体化模式,在欧洲、非洲、亚洲得到广泛应用。低碳化。清洁能源已成为低碳化明星。我国五大发电集团公司、部分石油企业和地方能源企业争相投资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潮汐能发电、地热发电能,同时积极探索、稳步投资核能发电。
生物质能源成为热点。近年来,一些传统能源企业积极探索生物质能直接发电的可行性,并投资相关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积极布局生物天然气(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发电等项目;中华煤气公司在我国较早地开展垃圾填埋气、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
煤炭清洁化利用成为方向。在煤炭行业,煤制油、煤制气、煤—气—发电技术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一大批煤炭清洁化利用项目得以建成、投产。“十三五”期间,一批新的煤制油、煤制气、煤—气—电项目将开工建设,并陆续建成投产。
协调化。首先是上下游协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从无到有,获得巨大发展,2015年上游业务销售收入比例得到显著提高;华电集团公司扩大煤炭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在提高煤炭业务比例的同时,积极拓展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业务,进一步提升发电的上游业务。传统能源企业正通过上下游协调发展,推动、促进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是生产能力与市场协调。中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底线是6.5%,而这一数字将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的需求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传统能源企业必然面对去产能问题,一些落后生产项目,以及一些没有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将遇到经营和竞争的挑战。按照市场需求和趋势,研究、规划、部署项目和生产能力,成为传统能源企业“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原则。
最后是区域发展协调。协同发展成为“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突出内容,也是传统能源企业的重要使命。区域协调发展,如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需要能源供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能源优化。关注、配合、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发展,将为传统能源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国际化。传统能源企业国际化成绩显著。煤炭、石油、电力等传统能源企业,在国际合作、境内合作中取得丰硕成果。石油企业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世界多地投资、建成了一大批油气项目,为提高石油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电力企业在东南亚、美洲、欧洲、非洲等地投资了很多发电、输电和服务项目。
“一带一路”为提升能源国际化带来机遇。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支持传统能源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以及投资指明了清晰的政策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仅能源资源丰富,且大都与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国际关系。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和要求,传统能源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扩大投资、加快发展。
上一篇: 世界钢铁产量上半年下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