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相较于公路、园区、城市设施等硬环境,软环境的打造也不可小觑。尊重驻在国法律、制度流程,同时输出中国文化、传递正能量,是现如今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中国交建副总裁、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在国外著名的大港口,无论是美国迈阿密、加拿大温哥华、德国汉堡,还是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都会看见写着“上海振华重工”硕大字样的吊车。有统计显示,作为振华核心竞争力的集装箱港机设备,已经占到世界市场75.6%的份额。
回顾振华的创业和发展历史,宋海良感慨万千。24年前,一群有情怀的企业家,本着“打造中国民族制造业旗帜”的初衷,创立了上海振华。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牵引下,振华致力于转型升级,期待成为连接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之臂”。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走到世界的中心,必须有大的战略作支撑。在国际舞台上,‘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得到认可,影响力在扩大,”宋海良说,“‘一带一路’对于外向型企业而言是一剂‘强心针’,对于改革开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有着长远的价值和意义。”
宋海良说,振华的目标是“只要世界上有港口的地方,就有中国的装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振华在努力实现五个转型。“即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卖产品转向卖精品(技术);从卖设备转向卖系统;从卖硬件转向卖软件(服务);从2.0时代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转变为4.0时代的新模式,实现研发、制造、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精密化、绿色化、智能化。”
在宋海良看来,如今中国企业在海外做生意,要想长期耕耘,必须要尊重驻在国的法律和文化,要讲诚信,树立品牌,在当地社会公益事业中有所作为,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健康、安全和环保体系。
“中企不仅要算好自己的账,更要考虑驻在国的感受和收益,”宋海良举例说,在希腊的港口,爱琴海海水湛蓝,振华将吊具从黄颜色改成蓝色,与蓝天碧海交相辉映,不破坏当地环境的和谐度。
他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例如,在斯里兰卡,振华建立培训中心,让当地工人学会技能和本领,同时在当地发生自然灾害时,利用自身拥有大量船舶设备的优势,进行抢救、运输,获得了当地民众和媒体的好评。
“这才是共享、共通、共融,双方要在一个频道沟通,才能实现路相通、心也通,”宋海良说。
近些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同质化竞争,给中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宋海良建议:“企业‘走出去’不能乱和散,政府应陆续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帮助‘走出去’的企业保持较高的集成度,进而形成合力。”
他还建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领域,应当寻找“排头兵”,让有竞争力的企业来主导,再推进市场的全面开放,要适当地树立标杆,将核心企业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