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到22日,备受关注的华龙一号技术融合迎来新进展:华龙一号技术融合高级专家审评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针对中核、广核目前融合技术方案存在的分歧通过独立专家评议的方式解决,对双方方案进行打分投票。中核官方在8月3号下午发布消息披露了投票结果的细节,中核方案获得14票支持,广核方案获得3票支,另有3票持中立态度。
据核电观察了解,投票专家范围由中核、广核、中核广核共同、以及主管部门推荐的人选组成,最终投票时有一名专家因时间冲突晚到,未参加投票。此次会议之后,能源局要求将结果上报,形成纪要;若融合无进展,考虑推动体制改革。
此外,与会专家认为,投票结果不应是确定技术方案的决定性因素,建议作为华龙公司下一步技术融合工作的参考。
2015年12月30日,中核、广核签署协议共同成立华龙国际核电技术公司。今年3月17日,公司正式在北京挂牌,启动双方方案的进一步融合工作。两会前夕,中核董事长孙勤接受核电观察专访时表示计划在6月份完成华龙一号技术方案融合。4月初核工展期间,华龙公司董事长邹勇平在接受核电观察采访时也表示计划在上半年拿出融合方案。据了解,6月30日是此前高层督办的时间节点。
不过此后融合进程并不及预期,六月底并未按此前计划完成融合方案。而双方设计的主要差别在于安全系统配置的差别,广核的安全系列特征为三个独立的能动安全系列,中核的为两个能动安全系列加一个非能动安全设计。目前在双方各自开工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上,也采用了不同的安全系列设计。
安全系统配置差别在融合过程中难以弥合,最终选择通过专家评议的方式解决。此次14比3比3的投票结果显示,中核集团的融合方案在专家中获得压倒性支持。
投票胜出之后,中核官方发布的消息中如此评价双方的安全系统设计:
“二列能动+非能动”安全系统配置针对“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多重冗余和多样化设计,体现了先进的安全理念,与“三列能动”安全系统设计相比,在很好的平衡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抵御类似“福岛核事故”的超设计基准事故。“三列能动”安全系统设计不仅降低了经济性,而且缺乏应对类似“福岛核事故”情况的有效措施。
此次融合之争中,集团官方发布的消息中公开评价双方技术优劣,应该说非常罕见。
而另有反对意见认为,国际主流三代压水堆技术中,安全系列数均不少于环路数,而中核福清5、6号机组安全系列配置比环路数少一个;且安全系列采用母管交叉连接的方式,该技术在二代核电技术中普遍采用,但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明确规定不允许该连接方式;另外,非能动设计主要针对超设计基准事故的缓解,并不能代替能动安全系列。
十三五开局以来,已经重启的中国核电迄今未有新机组获批,持续的技术路线之争仍在影响中国核电的进程。按照此前计划,后续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机组需要采用融合之后的技术,而由于融合方案未能出炉,宁德二期、漳州等两集团计划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还将继续受影响。
在AP/CAP技术路线方面,荣成石岛湾CAP1400重大专项现场已经做好了一切开工准备,等待国务院核准。据核电观察了解,主泵问题解决之后,核准前置条件为根据三门1号机组冷试报告的结果来做决策,目前冷试报告已经上报,等待高层进一步决策。
本文认为,随着专家评审会投票结果的出炉和公开,是否会实质性推动融合方案还有待观察。专家评审会投票将是决策的重要参考,但双方也会通过其他渠道表达诉求,评审会恐怕并不能给目前的分歧立刻画上句号。如同华龙公司的诞生一样,还需能源局等主管部门及高层介入协调最终定论。我们也将持续跟进进展。
上一篇: 张禄庆:关于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 国务院:推动石化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