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快更准时地“啃掉”去产能这块“硬骨头”,部际联席会议按照国务院要求组织了10个督查组,本周起将陆续赴各省区市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专项督查。
“不督查不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一些地方去产能不积极,要靠中央督查的‘鞭子’去抽它,才能推动。”
从数据来看,煤炭钢铁的去产能情况确实不尽如人意。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38%,累计退出钢铁产能21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量的47%。
在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赵辰昕看来,去产能进展缓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员工安置、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等难点,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畏难情绪也依然较重,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院主任牛犁表示,近期煤炭、钢铁的价格出现反弹,相关企业的效益有所好转,一些被关停的企业又重新生产了,一些此前犹豫是否要关的企业又不再关了,这直接影响了地方上去产能的决心。
进入2016年后,钢铁行业似乎迎来了“春天”。国内钢铁价格自2015年12月开始反弹,使得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改善,这也使得很多“暂停”的产能又复燃了。
数据显示,2015-2016年国内共关停高炉34座,合计容积23414立方米,炼铁产能2800余万吨;而部分钢铁企业新投产设备情况则是,2016-2018年仍有16座高炉计划或即将投产,合计容积47740立方米,炼铁产能4045万余吨,显然,一旦利润合适,钢铁业仍有很大的复产空间。
徐洪才指出,随着煤炭钢铁价格上涨,一些地方明显放慢了去产能步伐,“希望别的地方加快削减产能淘汰企业,而自己享受去产能带来价格上涨的好处。”
但去产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8.03亿吨,产能利用率只有71.06%,近三成产能是闲置的,但有的企业资金链已经断裂,仍然退不出去,一些亏损企业银行不让破产,还有的亏损企业地方政府不让破产,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成为了社会问题的一部分。”马钢股份总经理钱海帆曾指出。
多名钢铁行业内人士也表示,我国钢铁企业缺乏市场退出机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地方保护色彩较浓,由于企业是当地利税大户,一旦出现亏损,地方政府会通过信贷、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扶持,使企业继续生存;
其次是社会保障制度滞后,银行呆账、滞账处置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使一些处于竞争劣势的钢铁企业无法顺利退出;
第三是企业职工安置困难,我国在社保体制方面还有许多旧账没有还清,在企业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之前,企业的退出意味着职工生存困难,从而给企业的退出带来巨大的压力。
钱海帆表示,目前来看,仅仅依靠市场化调节来去产能的做法遇到了很大困难,必须尽快建立“制度供给”体系,加快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进程。
比如欧美等国家“去产能”的经验就是,政府承担钢铁企业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成本,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推动兼并重组,扩大消费,促进产能海外转移,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钢铁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加速第三产业繁荣,吸纳钢铁行业的过剩人员。
上一篇: 创新开发技术体系辽河解“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