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淮区“开发建设新城”的重点,南部新城在规划阶段就定位为“绿色智慧社区”。昨天上午,南部新城核心区项目“中芬合作交流中心”正式启动。中心利用低碳节能技术,使用可吸收太阳能的材料作为建筑外立面。
南部新城会展中心打造“北极光式”景观
2015年9月,国家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3个“中芬低碳生态试点城市”,南部新城入选。此次启动的“中芬合作交流中心”将建在原大校场机场跑道和响水河的交汇处,位于整个南部新城的核心区。
该项目主要用于公共会展,它包括中芬低碳生态与智慧城市展示中心、芬兰(欧洲)企业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特色宾馆及接待中心、特色会展中心以及南部新城综合服务中心、水榭公园等项目,规划面积约6.5公顷,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风格上将融入北欧文化元素。据介绍,设计方案由芬兰6家设计单位进行竞标,最终采用由芬兰科学院院士、设计大师佩卡·萨米宁主创的设计方案。启动仪式现场,萨米宁介绍说,中心的特色酒店顶层还会设计北极光餐馆、空中酒吧,它作为南部新城的地标建筑,可以在夜间发光,人们在很远处都可以看到。
外表起伏的建筑外立面吸收太阳能
秦淮区委书记、南部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主任曹路宝介绍,中心是南部新城首批启动的重大项目,也是中国和芬兰在生态低碳城市建设交流合作的示范项目。“把欧洲先进的建筑、节能以及智慧城市技术集中在一起,树立一个绿色建筑的样板。”
萨米宁介绍,中心的低碳节能技术,主要体现在使用可吸收太阳能的材料作为建筑外立面。“由于太阳能板不好看,没有装饰效果,所以此前都是在楼顶上,没人用来做建筑外墙,而现在有一项技术我们刚刚在实验室研制成功,并证明可以投用。它通过打印将太阳能板做成装饰图案,压在两块玻璃之间,就可以作为外立面使用,吸收的能量可供大楼使用。”
在萨米宁的设计中,这种建筑的外立面不是传统的平面,而是相互倾斜交错的,远远看去类似显微镜下雪花的结晶。
此外,中心的建设会以大部分在工厂做好“构件”在工地上进行组装,而非现场组装,这种方式更快、更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