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快推进绿色化进程,并成为绿色投资的主要融资渠道。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光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社会资金进入,银行在此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呼和浩特市交通投资公司党委书记孟玉军告诉记者,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日前开工,这条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地铁曾一度对当地财政支出造成压力。“在中信银行的帮助下,通过轨道交通基金方案项目吸引了不少金融机构和投资人参与,缓解项目近80%的资金问题。”
中信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副行长张健强表示,内蒙古是资源大省,过去银行的信贷客户主要集中于能源企业,近年来,银行积极转型寻找机遇。截至6月末,该行信贷增量中近50%投向绿色交通、畜牧业等绿色金融领域。
通过绿色金融积极转型的银行不止中信银行一家。在商业银行盈利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银行正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碳金融等方式防范经营风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其拓展盈利渠道。”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通过打造良好的绿色金融品牌,树立积极支持绿色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对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市场、迈向国际舞台将大有裨益。
作为今年G20峰会的主席国,中国将绿色金融列入G20议题,并倡议发起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该小组提交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指出,在G20国家,许多银行已经把环境因素整合到决策过程,更有效地管理向污染行业贷款产生的风险。
“浦发银行对绿色信贷配套了专项信贷规模,重点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于‘两高一剩’行业,则积极鼓励通过绿色信贷方式介入。”浦发银行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斌介绍,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808.42亿元,比年初增加90.57亿元。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主要以传统绿色信贷为主。今年上半年,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专家认为,银行严格执行绿色标准和规则,将推动银行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加快退出“两高一剩”行业,扩大在新兴绿色环保领域的布局。
除了发展绿色信贷,不少银行还注重借鉴国际市场经验,抓紧布局绿色债券。农行、浦发、兴业等银行在境内外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与此同时,国开行、中行等银行还积极协助中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企业绿色债券。
今年前7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约180亿美元,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放眼中长期,我国银行通过布局绿色债券来发展绿色金融将大有可为。绿色债券处于价值链高地,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创新。”连平表示,银行发行绿色债券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资金,而投资其他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债券,未来可能也有优惠风险权重,有利于缓解资本压力。
尽管我国绿色金融探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还只是很小比例的银行贷款和债券被打上了“绿色”标签,需要银行做出更多努力推动资本配置到绿色投资上来。不过,目前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分析能力缺失等问题正成为银行业绿色化道路上的“拦路虎”。
专家表示,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征信部门、证券交易所等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银行业绿色金融的挑战,通过出台政策细则进一步激励绿色投融资发展,为银行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分析提供更高效、集中的数据资源。
“此外,必须密切跟踪国外绿色金融发展态势,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中国金融业争取在国际绿色金融领域的话语权。”连平说。
上一篇: 全球各类可再生能源电厂平均运行小时数:风电1967小时
下一篇: 深度观察:光热发电政策思路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