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克利角核电重开,中英“黄金时代”延续
9月15日,英国政府宣布批准中法企业共同投资的欣克利角C 核电项目,此举让担忧中英关系的人松了一口气。欣克利角核电项目造价180亿英镑,将由法国公用事业(2235.910,-7.73, -0.34%)公司法国电力承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广核集团参与投资。
项目的象征意义
无疑,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对中英关系、英法关系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在特蕾莎·梅领导的英国新政府做出上述决定之后,中国和法国都表示欢迎。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纽约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也表示,重视和支持中法核能全产业链合作,愿同有关各方共同推动欣克利角核电项目顺利实施。
当然,在7月底,英国政府曾决定暂时推迟批准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当时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中国的参与,另一个是国家安全考虑。一时之间,这让观察者担心,梅领导的政府是不是对中国投资变得不友好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是否难以延续。
梅的前任卡梅伦首相,以及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奥斯本,都实行欢迎中国投资的政策,把中国元素看做促进英国经济振兴的催化剂,他们实施的政策使英国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开放的欧洲国家。在中国筹建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亚投行”)时,英国不顾美国对“亚投行”的反对态度,主动表示参与,从而打破了西方的沉默,为其他欧美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筹建开了一个好头。2015年9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访华期间,不仅继续推进中英经贸合作,而且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时,得到英国的隆重欢迎,两国正式宣布中英关系进入了“黄金时代”。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的重开表明,梅政府对中国投资、中英经济合作的基本态度没有发生变化,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只是刚刚开始。而对于欣克利角等事情上出现的反复,我们也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考虑到英国方面的关切,不应以一时一地的波折为整体的中英关系定调,甚至对其产生悲观看法。
在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有比较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尤其是在像核电这样的举足轻重的领域,所以英国的谨慎态度并不值得奇怪。现在尽管欣克利角项目被批准了,但英国在外资领域可能实施的其他新规,也可能会影响中国投资,给该项目带来变数。英国看来仍在规划对外资的管理,可能要求在未来所有的新建核电项目中拥有特别股权,即所谓的“黄金股”。但这也属于各国保护本国战略经济领域的常见做法,我们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应当看到,英国开发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主要还是出于本国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考虑,即弥补传统能源的供给不足。所以,除了国家安全考虑之外,英国在发展核电方面还有自身的成本收益考虑。对于英国的这些经济考虑,中国也应当尊重,而不一定要视其为代表两国整体关系的试金石。让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中国人也应该有这种开放性的心态与思维。对于那些出于所谓的国家安全等原因担忧中国投资的势力,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良好、共赢的合作,打消他们的疑虑。
寻找最大利益交集
近年来,中国制造、中国科技正在走向世界,尤其是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一张名片。中国也希望在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建设中积累经验,以便日后能够牵头在国外修建核反应堆,让中国的核电建设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我们有我们的考虑,英国有英国的考虑,双方应该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地求同存异,寻找最大的利益交集。
英国今年举行的脱欧公投,可能对其对外关系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应该说,中国并不希望看到英国脱欧,而是希望欧洲一体化进程能够延续,统一的欧洲市场能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但尽管如此,在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之后,中国企业收购英国资产的步伐并未停下来。如7月万达集团旗下美国AMC院线宣布以9.21亿英镑的价格并购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 & UCI,四川国栋建设(4.020, 0.00, 0.00%)在英国北部城市谢菲尔德大举投资等。脱欧之后的英国会更加倚重中国的经济活力,而中国也会继续把英国作为重要的投资目的地,这个基本态势不会因英国国内政局变化、英国与欧盟关系变化而受到根本性影响。
回顾中英关系发展史,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香港等历史问题的影响,以及在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中英政治关系一度发展相对缓慢,但经贸关系一直飞速发展,两国的产品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也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而中国则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英国视为恢复本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卡梅伦政府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而梅政府也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
当时卡梅伦政府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也是为了弥补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差距,更大程度地发掘两国关系的发展潜力。例如,中国和德国的双边贸易额要超过英国,而中国和法国历来在政治上关系更加亲密。与中国继续修好将是英国的长期政策,而不会因一次政府更迭而发生根本变化。
英国外交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原则。正如19世纪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在他的名言中所揭示的:“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中英关系在未来可能还会有波动,但在决定退出欧盟之后,英国将面临外交政策方面的新调整,传统的平衡主义、务实主义的外交基因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英两国的相互需求,英国的务实态度和政策共同决定了,未来两国关系的基本面将是好的。
上一篇: 发改委启动一级响应 榆林煤价或将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