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风力事在中国》一书中曾预测全球风电大发展最终还是要看中国市场。彼时,他在与友人茶余饭后的闲聊中不免“自嘲”:风电那是丹麦人搞的,你们就当我讲一次中国的童话吧。
出人意料的是,李俊峰的“童话”很快变为现实:在产业政策与各路资本的强力支持下,中国的风电装机在2012年已经冠绝全球。作为后起之秀,2005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占全球装机仅为2.0%,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已达到25.9%。2016年更是被视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年。
9月13日,在《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表示,国家已经起草编制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初步明确“十三五”时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具体而言,到2020年,力争光伏发电达到1.5亿千瓦,光热发电达到500万千瓦,而风力发电则要力争达到2.5亿千瓦。
综合过去半年来中国风能协会、世界风能理事会,以及彭博财经的相关数据和各方观点来看,中国乃至全球风电产业格局正经历一个调整、重构、再定位的关键点。
本土企业越发强势
中国风电市场曾整体滞后于全球市场,这里曾经是歌美飒、维斯塔斯、GE等外资企业的天下。2004年~2008年5年中,外资风电基本占据了中国风电市场的半壁江山。直到2008年后,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在中国风电市场份额前十名的排名中,中资企业逐渐占据大多数。特别是2013年后,前十名的排名中已难觅外资风电的身影。
显然,中国风机市场的惨烈竞争以及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给进入国内的海外大型风机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部分外资企业逐渐式微。在一份给记者的名为“30年巨变,梦想不变”的活动邀请函中,维斯塔斯委婉表述:“我们在中国既享受过独领风骚、高速增长的成功和欣喜,也经历了重新思索和业务调整的波澜和阵痛。”
从整体竞争格局上来看,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秩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金风科技、明阳风电、东方 电气、联合动力等企业近几年在国内市场始终保持着相应的强势地位。但随着新资本的进入、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以及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国内风电行业最近一年也有了更多的“变量”,一些新势力加速崛起。
根据彭博财经的数据,远景能源、三一重能、中船重工(重庆)海装等企业正在加速爬升。当然,也有一些拥有强悍实力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迅速跌落,难觅往日荣光,比如华锐风电。
不只在国内市场,在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名企业中,中国企业也占据了一半;排名前十五名的整机商中,8家来自中国。企业位次的上升,反映的是中国风电整体实力的提升。据全球风能协会统计,到去年年底,全球风力发电能力排在首位的是中国(14,510万千瓦),紧随其后依次是美国、德国、印度和西班牙。
对于风电产业取得的成绩,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风电)董事长张传卫在《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十周年研讨会上总结:“中国培育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电市场,一个涵盖原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开发建设、技术创新、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以及金融保险服务体系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并且带动了智能电网及相关电力技术的发展。”在张传卫看来,如今的中国风电产业已经完全步入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新阶段。
不过,GE、维斯塔斯等跨国巨头的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仍不可小觑。维斯塔斯亚太和中国区总裁博飞告诉记者,维斯塔斯仍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其准备在中国生产和销售V136-3.45MW风机,并将中国的运维服务灵活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维斯塔斯依然有不可复制的影响力,其在过去一年里在3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订单。从历史装机来看,它也是全球业务地理分布最均衡的风电设备制造商,“这可以帮助我们抵御某一市场的意外波动,保持稳健增长。”博飞还强调:不只是市场占有率,维斯塔斯的目标是行业领先的营收水平和一流的利润率,在这些指标上,维斯塔斯的表现是超一流的。
随着国内整个风电产业的崛起,中国风电企业未来的主战场显然不仅局限于国内,企业更多的资源可能要配置到全球各个角落,与GE、维斯塔斯、西门子等巨头展开较量。
并购潮助力走出去
最近10年,中国乃至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集中度都明显提升。而在最近一年里,国际风电市场并购事件接连涌现让人目不暇接,产业集中趋势愈发明显,全球范围的竞争愈发激烈。
最典型的案例是西门子与歌美飒风电业务顺利合并:今年1月合并要约出炉,3月陷入停滞,6月就顺利签订协议,双方合并的速度可以用“风一般”来形容。6月17日,西门子和歌美飒签订了约束性协议,前者拥有合并后公司59%的股权,歌美飒则持剩余41%股权。至此,又一家挑战全球风电市场龙头地位的新风机制造商诞生。
更多的收购事件已经在此前发生。从GE收购BladeDynamics,到Nordex收购Acciona风电业务,再到Vestas收购Upwind(北美运维公司)和Availon(德国运维公司),甚至运维行业也出现了GlobalMarine收购CWind的情况。种种迹象表明,全球风电发展正进入新的整合阶段,而且这种整合态势也将深刻影响中国风电企业未来的战略抉择。
与并购潮相伴随的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成本的降低、技术的进步、门槛的高企都可能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挤出”产业链上下游中竞争力缺失的企业,落后的产能也极可能在最近一两年被加速“出清”。
而从国内政策层面看,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国家层面已在鼓励风电企业增强整体实力,以便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足以和各路巨头一较高下。这不仅需要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更需要在先进技术、销售网络、综合解决方案、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由此推之,国内有实力的风电企业可能会在最近的一两年中,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合适的并购整合机会,以迅速提升全球竞争实力。
张传卫告诉记者,中国风电不仅实现了从技术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还实现了从风电装备输入到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型。其认为,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沿线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承接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必须要有能力也有信心来适应全球不同的生存环境。”
此前,中国风电制造企业也有过一些并购的经验积累。2008年,金风科技斥资412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VENSYS能源股份公司70%的股权,并在德国建立生产基地,由此取得了中国风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许可证;2010年,湘电风能以1000万欧元收购了荷兰达尔文公司,借此获得其拥有的5兆瓦直驱式海上风机和相关专利。
通过全球并购补足实力,从而加大走出去的力度,这是国内企业实现国际化提速的题中之义。不过,长期从事新能源投资分析的矽亚投资公司总裁张兰丁提醒记者,国内风电企业的并购整合,大家的关注点一定不能只盯在并购后的规模上,“更多的是战略并购,着眼点应该是前沿技术、潜在市场布局和延伸产业链。”
市场向中东部转移
历经10余年的发展,中国风电市场已日趋规范,但永远不能忽视这一市场的复杂性。具体而言,未来中国风电市场依然交织着众多变数与挑战。
也就在维斯塔斯进入中国市场30周年庆典上,作为发言嘉宾,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特别提醒与会者关注中国低风速市场的发展。此前秦海岩刚发表了一篇题为《“十三五”风电发展: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文章,并在文中断言:“十三五”风电开发重心将向中东部转移,而且已经万事俱备。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谢长军特别提到风电仍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三北”地区弃风限电形势愈演愈烈,限电比例已达历史峰值,未来3年发展空间所剩无几;另外,与欧美等国相比,国内运维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专业风电运维人才相对匮乏,运维服务面临严峻挑战。
今年2月5日,国家能源局再次发文要求“做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作”,要求通过发电直接交易、风电供暖、做好风光外送以及加强火电监管多途径提升消纳能力。但风电消纳的问题目前仍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综合产业人士的观点,这一问题的真正有效解决可能尚需时日。
弃风限电以及陆上风电价格下调给风电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确实在引导风电投资向中东部地区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电大基地的装机节奏,同时间接加快了中东部地区中低风速风场的开发。
从资源禀赋上来看,中国低风速资源较为丰富,可利用的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的68%,且接近电网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云贵地区。事实上,包括金风科技、明阳风电、联合动力、三一重能等国内的风电龙头企业,都已开始在低风速领域谋篇布局。
区域市场的转移和低风速市场的开发,也可能影响市场竞争的新格局:那些没有相应技术储备和能力的风电企业,可能在这次“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低风速市场转移中备感压力。
上一篇: 中央新政让“无牙老虎”变成国务院强势部门
下一篇: 河北:节能减排公共机构要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