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四川省发改委公示关于利用2015年水电站超发电量收益清算资金对公用燃煤火电机组欠发电量进行电价补偿情况。据统计,2015年四川电网统调统分水电站超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按超发电量的50%、每千瓦时0.10元进行清算,形成收益清算资金近5亿元。
近年来,四川水电连年弃水,消纳形势越发严峻,加之电价持续下调,水电利润收缩明显,经营压力陡增。作为缓解四川部分水火矛盾的一项举措,此次5亿元补偿火电机组,对当地水电企业来说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补偿标准不科学
资料显示,2014年四川电网统调统分水电站超发电量约40亿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05元进行清算,形成收益清算资金近2亿元。而今年超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与去年相比增幅十分明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超发电量差距明显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2014年的清算范围只包含枯水期,而2015年的清算范围既包含枯水期,也包含丰水期,即以整年的情况为依据;其二,各水电站2015年的合同电量较之前少了很多。
“合同电量低,即使在发电量与往年持平的情况下,超发电量也会增加。”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超发电量的计算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比如某一水电站汛期的合同电量为10亿千瓦时,实际发电量6亿千瓦时。但是四川省全网完成发电量占计划的50%,也就是说各水电站也按50%计算,即超出部分归为超发电量。该水电站虽然并未完成合同电量,但却仍有1亿千瓦时算作超发电量。”
自去年底四川省发改委公布2014年补偿清单之后,各水电企业已陆续以现金支付的方式直接补偿给火电企业。但也有某些水电企业对其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依据不充分、标准不明确而拒绝支付。“虽然补偿机制是根据《四川省统调统分公用燃煤机组电价补偿措施的通知》和四川省经信委《关于2015年四川主网统调统分水火电企业超欠发电量的函》制定的,但省里到底有没有权力定这样的规则不得而知。”上述知情人士也提出了疑问。
据了解,四川省从2014年开始,以水电站超发电量收益清算资金对公用燃煤火电机组欠发电量进行电价补偿,而在此之前,四川电网以下调外送电量上网电价的方式来补贴火电机组。公告显示,四川希望通过此举维持该省电网统调统分公用燃煤电厂正常经营,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前几年,煤炭价格基本维持都在300元/吨,这个价格是很低的,火电利润还比较高,相反水电的利润很低。不久前四川省出台替代电量政策,但实际操作中留给水电的空间并不多。今年9、10月份四川有20亿的替代电量,但大部分都是‘火火替代’的方式,即优先机组参数高,节能减排指标好的优质燃煤机组替代纯燃煤自备电厂发电,剩下的电量才让水电去发。这也是水电企业觉得补偿不公平的原因之一。”该知情人士表示。
水电企业处境艰难
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四川电网水电弃水电量分别为76、26、97、102亿千瓦时。尤其是去年,102亿千瓦时的弃水电量约占全网水电发电总量的3.96%,为历史最高值。预计今年四川弃水电量将达到200亿千瓦时。
“实际情况肯定远超200亿,即使在来水量不充沛的5月,四川省就已经开始弃水,今年是第一次。”该知情人士称,“很多大用户觉得,与其这样不如把弃水电量按0.05元/千瓦时卖给他们。其实水电企业也想,0.05元/千瓦时总好过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但是确实没办法。”
据了解,2015年四川新增水电装机近700万千瓦,今年预计将新增400万千瓦水电装机,电力供需和水电消纳矛盾仍在加剧。60万千瓦装机的水电站,设计全年的发电量是30亿千瓦时,但目前汛期的合同电量仅为3亿千瓦时,全年也才不到9亿千瓦时,机组利用效率低。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16年1-8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1-8月份,四川的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63小时。
“政府借助市场电量让水电企业减利,从而平衡各方利益。近两年水电企业经营收入不断下滑,现在政府又打算调整峰谷电价进一步压缩水电利润,这样一来水电企业也将面临亏损。”该知情人士认为。
以国电大渡河为例,目前其水电装机966万千瓦,去年总发电量为300多亿千瓦时,今年预计达370亿千瓦时左右。按今年投产的新机组计算,发电量并无增加,每年的经营收入都在以10%的速度往下降。该知情人士说:“如果今年该公司还有利润,只可能是因为国家降息,减少了财务成本。”
由于经济效益不好,一些水电企业出现了小的离职潮。“水电站多处在偏远地区,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员工的收入其实并不高。作为国企,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有的时候必须要做出牺牲。”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有时为了完成生产任务,24小时工作制,一干就是好几天,几乎到了抛妻弃子的地步。现在企业效益不好,跟其他公司比没有任何优势,让员工失去了信心和动力,所以辞职的很多。”
不仅如此,水电企业近年的招聘情况也不容乐观。“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以前基本都是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现在都不愿意来,这对企业来说真不是件好事。”该知情人士称。
上一篇: 湖北电力“一站式”服务清洁能源并网
下一篇: 格尔木光伏发展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