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在特定行业,整合资源,创新发展,创造客户。并在此过程中尊重、发掘、成就人的价值。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企业,靠市场,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去勾画完成,去把这个社会对生态环境巨大的需求转化为市场,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恰逢“2016年环保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开展之际,江苏(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黑马学吧联合举办了一场大赛导师许国栋先生的大咖网络直播秀,这是许先生的首场直播秀,旨在与环保创业者、从业者一起分享、探讨、前瞻未来十年环保产业的样子。文章根据许国栋先生直播视频整理。
/预判一/——环境大建设
未来十年,环境大建设可能是需要大家共同诠释的一个话题。
环境之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污染治理,让污染物不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第二个阶段是环境修复,是把已经进入环境的污染物去除掉,使环境处于一个安全、可持续的水平;第三个阶段是环境建设。
我们人类好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绝不是原生环境的延续,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通过建设和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安全、舒适、可持续的环境。虽然这些阶段可能是交叉的,并非割裂的、独立的,但大体来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环境建设时代。基于我们国家的政府行动比较大,铺开的面也比较广,参与的人群也很多,所以我就给环境建设加了一个“大”字,叫“环境大建设”。
那么,这个时代有什么特征呢?大体上来说,治理、削减污染物、修复、建设、创造等几种行为将会并存,具有综合性和技术性。这么说可能比较概念化,举个例子,比如,黑臭水体治理包括排放口治理,污染物削减,水体恢复、清淤,以及可持续等,除此以外,还会涉及一些很重要的方面,比如水系整体处理,生态景观建设等,因为生态景观建设为人服务,因此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景观跟人的亲和性和可进入性,休闲性,那么细想之下,这些事情是非常综合和复杂的,这种形态就是典型的环境大建设。
区域制、海绵城市等都是环境大建设的内容,是一样的概念,它们都是在去除、在更改、在添加、在重新规划、在重新设计、在重新创造,我想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种形态将会在我们国家持续下去。
在环境大建设形态下,与产业有几个结合点,一是环境大建设的模式一般以PPP形式为主,承担这种环境大建设的主体单位通常都是国企,资金使用量很大,盘子很大,持续时间很长。
这种模式有一个特点,业主功能模糊不清,就是谁在给谁花钱,谁在给谁办事模糊不清,这都是产业发展的特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可以思考我们能做什么,或者能做出怎样的改变。比如在环境大建设中,非常缺少设计规划人才、综合性人才,非常缺少生态景观和污染物治理的结合,非常缺少在环境方面有创造力的人才。二是在大建设中,确实会用到很多各式各样的产品,比如大家知道的传统治理以及雨水的设备等,还有很多大家不太注意的产品,比如植物,花花草草等一些带生态功能而特定培养的植物,它们的生产、销售、培植、维护等,这些都是新的业态。
上面讲到的业主功能模糊不清,会给很多企业带来压力,由于忽视质量和长远效益,使得一些具体的供应商面临更大的压力,他可能会在乎便宜的价格,而非长远的利益,这些都是大建设时代的一个特征。一言以蔽之,未来十年,环境大建设可能是需要大家共同诠释的一个话题。
/预判二/——技术与产品
简单说,未来十年,是技术与产品大发展的时代。
首先,要搞清楚技术与产品发展与什么对应,与之相对应的是服务业。过去十几年,我们发展的主流是服务业,而不是技术产品,两者的特征非常鲜明。技术产品的特征是可以远距离销售,服务业特征是必须近距离面对和服务客户,必须跟客户黏在一起发展,所以过去的EPC,运营管理等,都是典型服务业。过去十几年是服务业充分发展的十几年,所以发展的主要标志,主要的一般性能力是在市场上能否拿下一个项目,这是过去十年最看重的事情,也是产业最重要的特征。
产品的特征是远距离传输。这就好比产品是茶,服务业是茶馆。曾经听过一个理论,产业规律是在服务业成熟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有技术产品的成熟发展。如果一个行当服务业发展的很差,就不会有很好的技术产品。看一个产业服务业客户的增长率是不是在降低,无论水业、垃圾处理业,如果单看客户是否增长,我相信主要的公司都是在增长,但是可能增长率都是在下降。
实际上在中国,特别是水行业、固废行业,他们的大客户和主流客户基本上在第一阶段都名花有主,后面你能够再发展的客户,从数量和规模上都相当有限。追求增长是企业的本质,当客户的增长趋势明显受到遏制的时候,企业自然会追求内部效率带来的增长。可能这一届的总经理还在注重客户增长,到下一届的总经理,他做做规划,研究下市场,就自然会权衡客户增长的价值和追求内部效率的价值,而向提升内部效率做出倾斜。
另外,我想说说技术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说,我有技术,可是却很难销售出去,其实一般来讲,单纯的技术确实很难卖出去。我很多年前去加拿大渥太华的创新中心,老外说的第一句话就非常精辟:我们这里有很多创新的技术,希望你们了解,希望你们能把它应用到你们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中去。这是对技术最典型的表达。技术的出路在哪?就是把它运用到解决方案和产品中去。比如,对我来说触屏技术不太明白,但是制造成苹果手机我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触屏技术的优势。
这是理论,接下来我将对未来做出预判,未来水处理技术的制高点在中国,未来中国在水业全球领先的技术与产品将达到50%左右。这不是恭维,这是有客观规律的,因为我们有巨大的市场体验,有一定的经济水平,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队伍,后面的增长就是靠技术创新,所以水业的制高点将会在中国。
在技术与产品发展这块,我想和创业者交流一下。接下来,我们在技术与产品发展这块,需要有战略纵深,通俗讲,就是我们需要用很多年做一件事。在形态上,我觉得未来十年我们国家也有可能出现像欧洲那样的小家族企业,一个家族就做一件事,一直做下去。这需要国家从更高层有一些引导方式,使得创业者和主要的参与者在长期做一件事的过程当中,就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收益,而不是说十年我把设备做到国际水平才能有比较好的收益。这是我们需要形成的创新型生态环境。
我相信未来很多的创业者应该从技术和技术应用上下功夫,而不应该太关注我卖出去了多少设备,特别是年轻的创业者,不要在商业模式上下太多的功夫。90年代,创业的模式是通过销售,如今的模式应该更多的关注技术的使用,好好地研究好一门技术,泡好一杯茶。
/预判三/——跨界与融合
未来十年,环保产业跨界与融合是一大趋势。
“界”是人为分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效率。我们国家的界分得比较碎、比较细,部门比较多,因此跨界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这么多年做环保发现,很多时候做不下去的原因是因为要与另外一个界对接的时候对接不下去。举例来说,污泥处理。污泥处理完后需要对接,是对接填埋场,还是对接农田,对接不下去。再比如,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污染源,可能没有之一,就是养殖业的污染,各种畜禽粪便。
畜禽业解决不好很大的问题是农业和畜禽业对接的问题。我们的很多技术从德国学来的,为什么德国能做,因为他们整个社会的结构合理,畜禽业和农业能基本对应上。而我们很多情况下都对接不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更多跨界的机会,融合在一起的价值的提升、放大,还有不同行业价值的不同。
我时常举一个例子,比如农业,种一亩地一般来讲挣一千块钱,但是如果这一亩地当中,起到多少环境保护的作用,比如消除了多少餐厨垃圾,环保上可能一年能给两千块钱,这就是跨界融合带来的价值提升。再比如,如果我们将河道治理与生态景观结合,形成了非常好的人居环境而带来的价值增长也非常大。
我认为,未来环保跨界融合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和农业的跨界,另一个是和能源的跨界。秸秆处理,秸秆和畜禽粪便协同处理,这些在欧洲比较成熟,厌氧消化、发电,农业和能源已经完全融通起来。再比如,生态建设和养老产业的结合,垃圾填埋场和高尔夫球场的结合。
最后,我想总结一个感觉,大概2000年左右,我国就提出要将环保产业打造成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开始我并没有太相信,但是最近两三年,我开始相信,我认为,环保产业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整个社会福利的追求当中,特别是人们对生态环境抱有好的、客观的需求,这种需求非常大、深、广,在这种需求下的投入会非常非常大。
当然,这个需求能不能良性地在商业中发展互动起来,还需要很多要素的支撑。一是离不开一定的政府要素,虽然环保行业需要政策,但我认为并不需要很多的政策,对于政府而言,可能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主要资源能给出前瞻性的价格和价格趋势,另一个要素我认为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企业,靠市场,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去勾画完成这项工作,去把这个社会对生态环境巨大的需求转化为市场,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上一篇: 页岩气“十三五”规划出台利好西南经济
下一篇: 巴黎协定:这份关乎你我的协定终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