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荷兰艺术设计师丹·罗斯加德和被他带到中国的雾霾净化塔颇受关注。与雾霾塔相伴而来的,还有人们的种种议论。有人说,雾霾净化塔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用,就像某种“行为艺术”,提醒人们重视大气污染;还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运行中的雾霾净化塔会不会自身就是一个污染源?这种治霾方式无异于缘木求鱼,治霾还是要从治理排放源头上下功夫。
9月29日首次在北京亮相的雾霾净化塔,看起来像微缩版的铬合金框架摩天楼。它使用绿色能源和无臭氧离子技术,每小时能净化3万立方米空气。雾霾净化塔捕捉并收集空气中至少75%的雾霾颗粒,同时释放清新空气,在塔的周围制造出一个环状清新空气区域。更有意思的是,净化塔收集的雾霾颗粒将会被做成戒指和袖扣等装饰物。人们可以购买这些首饰,而购买每个饰品都意味着他们贡献了超过1000立方米的纯净空气。
雾霾净化塔的中国之行让人们充满好奇,它的治霾功效到底有多大?正如它的设计者所言,“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就能完全解决雾霾问题,这需要投入时间、资源以及爱心,需要新创意和新技术”。雾霾净化塔带给我们的触动是,以创新创造解决治霾难题的空间还很大。激发更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或许是雾霾净化塔的深层要义。
如今,生态创新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或以更加高效和理性的方式使用资源能源渐成潮流。由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局域性,生态创新更依赖自下而上的创新,需要中小企业的参与和公众的个人实践。在风靡一时的《蓝色经济》一书中,罗马俱乐部成员冈特·鲍利列举了大量人类效法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运用可再生材料等实现永续发展的例子。冈特·鲍利认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非本意,只是对此没有概念,因而需要更多新科技、新知识,学会善用地球上的每一项资源,做一个地球保护者。
况且,创新不一定都是高、大而难的事情。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创新,就可能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以色列,为解决因蒸发而导致的水资源流失问题,某水科技企业提出了一种白球节水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向水面上投放一端敞开的白球,遮蔽阳光照射水面。进入球体的水在球内蒸发,随后即可冷凝成水珠滴回水体。这一并不高深的方案,其效果却很惊人:据测算,如果用白球覆盖以色列所有水库,将增加一倍的农业用水供应量。面对肆虐的雾霾,激发、运用全社会的智慧,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案,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希望雾霾净化塔的中国之行,以这样一次打造纯净未来的启发性实验,通过社会各界的合作,掀起一轮生态环保创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热潮,迈出城市远离雾霾的关键一步。
上一篇: 国际油价10日大幅上涨 纽约原油涨逾3%
下一篇: 俄罗斯中止俄美核研发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