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屋公司在全球有超过100多座核电站的业绩,以及在各种机型上应用的经验,这是合资公司太重派尔最大的优势。”10月13日,西屋电气亚洲区总裁刘信刚在首届核电装卸料系统年会上强调。
据悉,作为西屋电气在华设立的四家合资企业之一,太重派尔由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屋电气英国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太重集团占股49%,西屋电气控股51%,业务主要涉及核燃料转运设备、备件和服务市场三大块。
“太重派尔将接手西屋电气在中国的核燃料转运设备,包括正式运行的30台机组和即将投入生产运营的16台机组。”太重派尔核电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廉宏伟透露。
据悉,核燃料转运设备主要包括换料机、燃料操作机、燃料转运装置和新燃料升降机等。其中,换料机又称装卸料机,位于反应堆侧水池上方,主要用于在反应堆和传输系统之间运输核燃料组件,是整个核燃料运输贮存系统(PMC)系统的关键设备。
面对中国逐渐回暖的核电市场,西屋电气如何看待和布局?核燃料转运系统在核电站整体运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国产化进程又如何?针对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太重派尔核电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廉宏伟。
以下为专访实录:
记者:核电站装卸料系统的技术特性是什么?与其他核电制造商相比,太重派尔的最大优势在哪里?
廉宏伟:装卸料系统在核电站里直接接触到核燃料,与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和投运以后的安全性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对于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质量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西屋公司在这方面技术的独特性。
西屋目前正在进行技术革新的项目,致力于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通过新一代控制性能提高整个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记者:装卸料是核电站运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西屋以及合资公司太重派尔在这方面有哪些运行经验?通过装卸料系统可为整体的核电运营系统节省多少成本?
廉宏伟:西屋为三门、海阳核电站提供装卸料系统,是西屋多年经验积累的结果,在国外已经成功运行。在本地化的同时,我们也在技术上不断提高和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2012年开始,西屋电气对秦山60万机组1号和2号装卸料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后,一次装料或卸料时间由原来的45-50小时,缩短至30-35个小时,大大缩短了燃料操作在大修关键路径中的时间,提高了机组大修中运行效率,最佳达到仅28个小时的换料记录。
这中间可以大概估算一下我们省了多长时间,因为这个时间对于客户来说就等于经济效益。
记者:有消息称,目前太重派尔设备的价格和技术服务费用与同行业公司相比,依旧高昂,这一情况是否属实?
廉宏伟:关于优化价格的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实际上成立合资公司也是我们进一步优化成本、为客户带来更大价值的渠道。
记者:目前太重派尔公司的客户主要有哪些?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廉宏伟:目前合资公司太重派尔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全面开展。我们与三大核电集团——中核、中广核、国电投都有业务关联,和他们旗下的工程公司和设计院也有业务往来,他们旗下的电厂——三门、海阳,包括刚刚投入运营的福清核电,都是我们的客户。
未来,从合资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上,我们将依托西屋电气的技术支持、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的生产能力,为中国客户提供最新技术的装卸料产品,以及对已经运行的30多台机组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延寿等服务。
记者:中国即将推广的CAP1400及“华龙一号”机组,是否也可以采用这一装换料技术?
廉宏伟:是的。装卸料系统是个特殊的装备,我们也在努力把这个特殊的装备尽量做到标准化。其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采用更多的标准设计来适用不同的平台,同时能够帮助客户降低产品的成本。
关于AP1000、“华龙一号”和CAP1400不同平台的问题,西屋在设计上实际并不只针对AP1000,我们在原来二代和二代+,包括沸水堆,VVER等都有应用。事实上,我们在中国针对“华龙一号”和CAP1400均有不同的设计,完全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记者:目前国内的核电站装卸料系统,设备本土化与进口的比例如何?
廉宏伟:当前从市场上看,全国大概有34台已经投入运营的机组,以及20台左右的在建机组。西屋提供的设备占大多数。其中,多数设备是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其余有一部分来自法国,有个别来自本地客户。可以说,进口装卸料系统占据主导地位。
当然,我们也非常支持中国本土化的进展和意向。我们组建了合资公司,以快速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希望能够把先进的技术尽快带到中国,进行本土化。
记者:西屋为何最终选择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西屋在合资公司经验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廉宏伟: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前,我们对所有西屋合作方都做了比较详尽的尽职调查,以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成立太重派尔这个合资公司,我们看中的是太重集团拥有非常好的生产能力,同时他们在核电方面也有相关的业绩,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的合作伙伴。目前来看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合作也是非常愉快和成功的。
说到关于合资公司整合的经验问题:西屋在全球有不少合资公司,我们在成功和不成功的经验中,学到了如何跟合作伙伴打交道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沟通。如何把双方的战略融合到一个平台上,且相互尊重也非常重要。
记者:也就是说未来不管是AP系列还是“华龙一号”系列都是你们的目标市场?
廉宏伟:是的。
记者:“华龙一号”与AP1000技术路线并不相同,你们对装卸料系统有没有做过专门的改造,以适应“华龙一号”机组的需求?
廉宏伟: “华龙一号”的产品我们也在关注中,虽然目前还没有成型的产品推出来。不过,我们已有相应的计划来改变我们的控制系统,以满足“华龙一号”机组具体的技术要求。
记者:您刚刚提到目前太重派尔的核心技术依旧来源于西屋电气总部,能不能理解为,虽然太重派尔是合资公司,但是其最核心的技术,依然来源于美国?
廉宏伟:是的。因为合资公司组建的时候,技术确实来自于美国母公司——西屋公司,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也在逐渐培养合资公司本地的工程技术能力。另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西屋也一直支持我们的合资公司。
记者:未来几年,中国核电的新建和升级改造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贵公司的生产和供应能力能否满足这一需求?
廉宏伟:这是我们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关于中国在运和将来投运的市场,我们西屋和太重派尔一起进行了业务规划。
我们会根据中国在未来的几年核电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规划,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这里包括新建机组设备的需求量,也包括已经投运机组关于备件、服务、升级改造需求的业务量。
不可否认,西屋在中国市场的劲头依然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