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连续“躁动”多时的PPP概念股,迎来政策落地。
10月1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联合公布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加快推动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显示,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委推荐及专家评审,现确定北京市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等516个项目作为第三批PPP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11708亿元。
除了公布项目名单,20部委联合通知还明确表示,要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民营资本。还对三批示范项目给出了时间表,要求“又快又实”落实PPP项目,第三批示范项目要求2017年9月底之前完成采购。另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将及时拨付。
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看来,PPP改革三年多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PPP在中国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从宏观层面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中观层面看,需要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配套改革;从微观层面看,追求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物有所值目标。
但更为值得关注的是,PPP项目“起风”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正逐日加深,并突出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提振上。
截至10月24日,已有34家环保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或三季报业绩预告,净利润平均增速为35%。其中,受益于PPP行业的快速发展,水处理与水务、固废板块增速较快,平均增速分别为40%和41%。大气治理板块治理高峰期已过,板块平均增速显著低于其他细分领域。PPP项目加速落地将成为环保投资的一大主题。
一方面拿下项目大单,另一方面,这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上市公司业绩也迎来改善。诚如巴安水务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44亿元—1.61亿元,增幅为65%—85%;中电环保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6780.9万元—8013.79万元,增幅为10%—30%。另有部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也受到热捧,例如盛运环保股价从8月最低的8.03元已涨至11.98元,创出2016年以来新高。
这其中又以碧水源最具代表。作为最早一批涉足PPP项目的上市公司之一,碧水源最近公布的半年报,似乎也证明着这一点。碧水源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3.47亿元,同比增长122.7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76.16%。
对于业绩出现“一路飙升”的缘由,碧水源解释是源自延续独特的PPP模式,推动公司膜技术进入新的区域水务市场,由此大大增加了公司的市场份额。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水源参与PPP等的特许经营类项目总额高达181.5亿元。
而事实上,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的统计,8月16日,两市PPP模式概念股已达到63家,若考虑到参与合资设立PPP基金的公司数,规模更扩大至二百家。但不难发现,上市公司对PPP项目的“凶猛争夺”,与后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巨大市场息息相关。近日,财政部披露2016年上半年PPP市场的概况,称截至6月末全部入库项目已有9285个,总投资额达10.6万亿元,其中代表已经落定的执行阶段的项目总投资额更破1万亿元。
至于固废处理行业,除了“土十条”落地带动行业订单释放外,PPP模式亦成了市场推手之一。具体来看,固废板块中增速较高的为博世科(55%)和雪浪环境(15%)等。同时,多地于近期相继受环保督查组巡视,危废排放与污染物达标情况严格控制执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趋严,危废治理行业景气度将逐步提升。
不过,尽管综合宏观环境和PPP项目的应用前景来看,以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为主营的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但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两大领域仍有隐忧。“一是从环保行业来看,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技术壁垒不算特别高,譬如有些建筑、园林公司也能做这样的活。”该研究员说,因为资本的逐利基因,会有更多的竞争者角逐这一市场,其供给竞争力将加大。
正如此,碧水源直言,尽管国内环保行业未来有几万亿的市场,能为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商业机会,但PPP模式并非简单的合资模式,而更像一桩“婚姻”。
上一篇: 年底杭州主城区将实现“绿色公交”全覆盖
下一篇: 分布式光伏服务商乱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