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媒体发声,有的认为“市场就是拼杀出来”,“拼尽了再来谈合作”,有的认为“光做电池组件,或只是电站投资的企业没有竞争力,而且只有整合上,中,下游的企业才有优势”光伏行业必须快速降低成本,摆脱政府补贴,否则无法与火电等传统能源竞争。针对上述媒体的观点本人提出以下想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对乌海项目唱价者,我做了分析,其中报0.55以下有23家企业,非常趋于一致,起因我想与“征求意见稿中0.55”有关,因为中国人的理解能力超强,否则怎么会如此一致,因为正式征求意见稿中分布式补贴电价比9月27日稿上调,而地面电站不变,大家猜想发改委价格司还是坚持0.55。同时,这次报最低价的几家企业中居然有行业一直打低价的“亏损大户”,也有前几轮一直坚持报“高价”的行业知名企业,也有不知名的企业。
所以,我很好奇与报价低于0.52的其中几家熟悉的企业老总(老板)做了简单的沟通,主要问“贵司出于什么考量报低价,这个价格会有赢利吗,收益率大概是多少?”,我得到的最直接的一种答复是“你说可能会赢利吗,因为政府搞低价中标,被迫无奈”。一种是简单说“我们有优势”是否能赢利或赢利率没有正面回答。一种是没有回答。我想看到三种答案及乌海的报价现象,大家应该感觉到,下半年以及明年开始包括“十三五”期间,由于补贴不到位,弃光一时难以解决,国家为了避免光伏爆发式增长,将适当控制规模,实行合理平稳增长(每年大概在20GW左右),所以,需求肯定不可能像今年一样井喷,而产能不断扩大,大家只有拼价格抢市场。我想这就是乌海产生如此一致性低价的原因吧。
接下来我想对上述媒体的观点提出我的一些分析与想法。
大家是否记得2011年由于国内光伏产量超大规模扩大,造成企业价格恶意竞争导致双反,行业处于危险境地,几乎全行业亏损,并导致几家行业巨头面临倒闭,幸好有政府支持,双反结果实行价格承诺保证市场份额,大家才得以喘息,后国家又启动国内市场,光伏行业才能得以重新发展。当然现在市场情况不同了,但我觉得恶性竞争,对哪个行业都没好处,尤其对一个没有完全成熟,本身就靠政府补贴,规模由政府控制,市场还不能靠自身扩大的行业里面。
在这样的格局下,拼价格有什么意义,结果只是相互伤害,即使“赢者”也占不了便宜,所以,保持理性,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合作,争取降低成本,把市场做大,才是上策。一个行业每个产业链上的企业有各自优势,不可能只有全产业链才有优势,想当初有全产业链的企业不少都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完全靠生产企业,没有电站投资者参与,哪有现在如此大的市场。所以,发挥各产业链的优秀者共同合作才是光伏行业未完全成熟阶段的发展之策。
对于光伏发电与火电的对抗,不完全是通过光伏平价上网能马上解决的,必竟煤电是我国的主要电力来源,而光伏只有1%,而且煤电投资巨大,煤电退出会有一个非常长的过程,估计也要几十年,所以,要光伏尽快摆脱政策补贴,与煤电大步竞争不是一朝一夕的。不仅需要光伏发电不断努力降低成本,同时,需要政府在如何控制碳排放,支持新能源发展上下更大的决心。
同时,光伏行业发电成本下降有会有个过程,目前大家估计靠技术进步,还有需要5一8年左右时间实现平价上网,技术革新需要时间,企业也需要有一定赢利才能有更多的资金与动力投入研发,当然我们重点要支持领先者。
所以,希望大家保持理性,发展好光伏需要大家共同合作,不是低价就能做好市场,而且低价后可能出现低质量,那后果更严重。国外某些电站低价是有特殊条件的,同样,我们领跑者比普通光伏电站条件好,如取得成本低,并保证不弃光,所以,电价比普通光伏电站低。
更希望政府对于在领跑者主要看低价竞标的制度下,企业非理性的报价,不能完全作为确定“标杆”电价的依据,因此,对于一个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搞低价中标不科学,以往在光伏,风电领域搞过竞价都没有成功。现在领跑者招标,每次都有几十家企业参与,大家都能满足注册资本,业绩及技术指标,最后只能拚价格了,而且低价就是满分,所以出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现象。面对复杂的局面,更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就像最近出现的煤炭行业去产能,而导致煤价爆涨,危及煤电企业的生产与生存,面对新复杂的形势,要管理好一个行业,真的很难,需求科学统筹,更需要管理者的智慧!
上一篇: 比亚迪将在匈牙利北部城市建电动车工厂
下一篇: 山西:煤层气试采将实行许可延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