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美国田纳西州东南部的沃茨巴核电站二号反应堆正式上线。这是20年来美国第一次有新反应堆投入商业运营。未来4年,美国预计还将有4个反应堆投入使用。
纵观全球,民众对核电安全的担忧由来已久。而美国现运行约百个反应堆,连续20多年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美国民众相信美国核电站安全可靠。作为全球核电第一大国,美国又是怎样让公众接受核电的呢?
公开透明赢信任
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核管理委员会公共关系官员戴维·麦金太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美国核电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运行记录;其次,作为联邦监管机构,核管理委员会对核电安全相关要求与监管保持公开透明。
“我们会定期让公众参与其中,试图用 简单的语言 向他们解释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检查时发现了什么问题,”麦金太尔说,“公开与透明对争取以及保持公众的信任与信心至关重要。”
他举例说,核管理委员会每次检查都会发布报告,如果出于某些安全问题做了特别检查,还会举行公开会议向民众解释检查结果。
多年从事核电民意调查的美国比斯孔蒂研究公司主席安妮·比斯孔蒂也持类似观点。她告诉记者,美国目前正在运行的反应堆无一出现过重大安全事故,久而久之,民众自然认为核电安全。“此外,核电还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它是零碳排放的能源,可一天24小时可靠提供大量电力。我们想要可靠电力,也想要清洁空气,只有核电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美国负责核废料运输的埃德洛国际公司主席杰克·埃德洛认为,核电企业主动保持信息公开非常重要。他介绍,美国每个核电站都有访客中心,公众可直接到核电站参观了解核电技术,这样他们就会知道核电的风险非常小。尽管美国一些环保组织历来反对核电,但事实上,即使是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泄漏事故,由于安全设施及时开启,对核电厂附近的环境影响很小,也无一人员伤亡。
邻避效应是难题
无论哪个国家,在核电站选址与建设过程中,避不开的一大问题是邻避效应。所谓邻避效应,英文字面直译是“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指的是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厌恶心理,导致采取强烈的、甚至是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例如,美国原计划在内华达州沙漠腹地尤卡山建立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以永久性掩埋核废料,并为此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但因当地民众强烈反对,该计划已于多年前被奥巴马政府搁置。
埃德洛承认,邻避效应是个大问题,存在这个问题的不仅是核电站,人们同样不喜欢自家附近建立化工厂、火电站、机场等设施。
埃德洛说,美国能源部提出拟在核废料永久深埋地点选址方面征求公众、社区等利益攸关方以及地方政府的意见,但这种方式实际运行起来可能很困难。这更凸显加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比斯孔蒂介绍,美国核电站对周围社区在核电安全性等方面的解释工作做得非常透彻。比斯孔蒂研究公司为美国核能研究所做的调查显示,即便排除掉有亲属在核电站工作的家庭,美国核电站周围16公里内的居民反而对核电有着更广泛、更高的支持,其原因主要在于核电站表现良好、人们对核电站很熟悉以及核电站带来优异的社区服务外延效应。
“需要强调的是,让核电站高管与各层级工人家属都居住在核电站附近极其重要。如果当地学校不好,就建最好的学校。此外,提供核电站参观机会、建能源教育中心以及在核电站附近建美丽的自然保护区与公园也同样重要,”比斯孔蒂说。
上一篇: 我国自韩进口多晶硅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