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症结之一。11月20日,记者从业内获悉,国资委已经全面梳理出中央企业需要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共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对此,国企改革专家祝波善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2000多家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电力等产能过剩的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还在于资产重组恐面临“貌合神离”。
“国资委之所以进行摸底,就是因为‘僵尸企业’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行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处置”,祝波善指出,此前我国经济形势较好时,煤炭、钢铁等行业扩张迅速,随着此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需求不断下降,产能过剩的情况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煤炭、钢铁企业连年亏损,向地方政府不断“吸血”。
实际上,为了整治这一情况,早在去年12月,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就表示,国务院已经下决心处理“僵尸企业”,坚持分类处置、因企施策。“初步想法还是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为方向,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拟采取深化改革、减员增效、清产核资、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积极地推动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来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张喜武说。
祝波善建议,除了让企业直接破产或者退出市场之外,国家发改委可以考虑将僵尸企业中不良资产剥离,将剩余的资产重新配置,组成新的企业,更换新的运营方式。不过,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指定第三方机构评估,确保多家僵尸企业部分资产合并时不会出现产权不明、原本债务由谁偿还不明确,虽然合并了但依旧“貌合神离”的情况。此外,祝波善还表示,对于煤炭等产能过剩太严重的行业,由于僵尸企业大多已经没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必然有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安置员工将成为这些行业最困难的问题。
上一篇: 贵州10亿元资金奖补当前煤炭生产供应保障
下一篇: 太阳能汽车是噱头还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