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都在谈创新驱动发展,其中涉及创新路径的问题。惠州经济底子薄,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
先来看几个数据。到目前为止,仲恺高新区拥有惠州市约40%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惠州仅有的3个国家级孵化器和超过70%的孵化面积。惠州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风投基金、科技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都在仲恺。同时,仲恺还形成平板显示、LED、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云计算和现代装备制造“4+2”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都是创新技术密集的领域。无疑,仲恺的创新路径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惠州的创新路径,这也是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应该承载的一份担当。
仲恺区委书记杨鹏飞将该区20多年的发展历程归纳为3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各10年,依靠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来驱动发展,第三个阶段要依靠创新驱动来发展。这样的判断既符合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符合仲恺的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发展模式确定后,具体战略措施是成败的关键。仲恺推出恺旋人才计划、恺炬创新行动、互联网+仲恺智造三大行动计划。恺旋人才计划是针对人才的,抓的是创新的最根本所在——人才。其他两个行动则是根据仲恺现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和不足之处,对今后10年的创新发展作了统领性规划,并通过多项具体的计划来实现。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针对创新资源缺乏的情况,仲恺不仅在本地大建孵化器,还在北京、深圳、台湾、美国、德国等地设孵化器。这样,创新资源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放眼全球,从而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的可能性。
站在新的五年的起点上,或许仲恺的创新路径可以给惠州带来启示。(记者 刘光明宝)
上一篇: 中国能建常州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竣工验收
下一篇: 湖南长沙补贴分布式光伏0.1元/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