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出发,驱车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位于珠江西岸、中山市东部沿海的国家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于1990年3月联合创办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历经20多年高速发展,已经从一座毫无工业基础的小渔村,一跃成为目前珠三角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虽说已入冬日,但火炬区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不仅有郁郁葱葱的城市生态,更有红红火火的产业发展场景。深中通道开工在即,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速……受益良多的火炬区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
走进明阳风电集团宽敞的生产车间,只见一系列巨型电机组件整齐而威武地排列着,上面标有“南方电网”字样,工人们正在机组上忙碌地装配着。“这是我们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混合驱动抗台风型的大型风电机组,将应用于南方电网正在开发的珠海桂山海上风电项目,未来将助力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区蕴藏着的超十亿千瓦容量的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明阳风电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启应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9月8日,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试点工程——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明阳集团为该项目提供最新自主研发的战略性产品——SCD系列风电机组。据介绍,SCD系列风电机组完美综合直驱和双馈机组的技术优势,集成的中速发电单元有效提升机组可靠性,扩展了机组运行转速范围,发电量高出同类机组5%以上。“明阳集团通过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将在广东带动海上风机装备制造,核心部件制造、海上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打造千亿级的风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张启应说。
于1993年落户火炬区的明阳公司,是中国风电行业三大上市公司之一,也是中山市创新发展的一个标杆性企业。近年来,明阳更将创新领域拓展到芯片产业上。据介绍,明阳的中国“芯”产业重点正围绕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放在太空飞行器电池芯片;二是用于4G/5G手机、卫星通信和雷达的射频芯片,预计到2020年,这两类芯片将实现50亿元的工业产值。
近年来,火炬区依托以明阳海上风电、中船中山基地、广新海工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在珠江西岸快速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基地。目前,火炬区共有“工作母机”类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64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十亿元企业3家,亿元以上企业9家。今年1至6月,该区装备制造业投资达34.87亿元,同比增长73.8%;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15.1%。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火炬区将重点发展和引进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产业项目,聚焦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光机电一体化装备、智能装备、环保装备、医疗装备等细分领域,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20年,火炬区将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800亿元,其中工作母机类制造业产值1000亿元。
健康产业植入创新基因
第十一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日前在中山举行,论坛以“构建健康产业国际合作新机制”为主题,被誉为我国医学界“诺贝尔奖”的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也同期举行。近几年,火炬区着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建立起涵盖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资本金融、孵化加速全过程的具有生命力的健康产业创新体系。
今年初,康方生物与美国默沙东达成肿瘤免疫治疗抗体药物的全球开发和销售协议,成为国内首例由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新药,成功地授权给全球排名前五强的制药巨头。而世界五大肽类药物企业之一的辉凌集团,则计划在未来5年扩大对中山公司的投资,安排更多产品在中山公司生产以供应全球。
康方生物的对外授权和辉凌集团的扩大投资,从一个侧面说明火炬区这个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积累,步入发展“快车道”。“去年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在资本运营、科技创新以及各项经济指标方面都不错,并且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国家健康产业基地总经理方迎告诉记者,该基地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0.5亿元,同比增长11.68%;健康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53亿元,同比增长32.3%。健康基地全年累计引进项目18个,包括康芝药业、京花制药等。
为了让更多的健康科研成果加快产业化,国家健康产业基地还打造了“健康智汇园”。据介绍,该园位于健康基地二期核心园区,计划建设超过20万平方米符合GMP标准的医药标准厂房和科技研发大楼。首期3.8万平方米的载体空间目前已入驻康方生物、汉腾生物、拓普基因和西典医药科技等项目。
火炬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表示,火炬区将结合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两方面的建设工作,把健康科技产业打造成中山与其他示范区不同的创新发展亮点。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火炬区将深化与中关村、连云港的产业合作,重点建设干细胞等高端精准医药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医疗、慢病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式,推进智能健康数据采集、O2O健康养老、医疗信息化、物联健康服务等服务业态发展。火炬区还将支持辉凌、海济、新行健、诺华山德士、安士、中智等重点企业开展创新药产品研发,聚焦蛋白抗体、新分子实体创新药物和生物仿制药、首仿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力争打造3到5项国家医药工业重点支持的重大创新药产品。
“一区多园”拓展产业空间
今年10月28日,中山市举行火炬区“一区多园”镇区分园的集中签约揭牌仪式。与火炬区签约的是小榄、南头、东凤、阜沙、民众、坦洲、神湾、三角以及板芙9个镇区。它们将分别挂牌火炬区分园。根据构想,火炬区将输出管理、输出项目资源,与各镇区共同建设产业提升平台,实现要素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发展共赢。例如,火炬区于今年5月份与板芙镇签约共建的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区,是中山市内首个“一区多园”项目和首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光电装备、智能数控、高端通用和专用装备等高端产业。
火炬区党工委副书记林细权告诉记者,到“十三五”末,“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将基本完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新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火炬区、翠亨新区及其分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达2000亿元以上,并将推动中山形成3至5个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定位明确、创新发展能力强的超百亿产业集群。
其实,为寻求品牌输出,拓展产业空间,火炬区的目光并未止于内部。早在2005年,火炬区就把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作为对口帮扶的主战场,与地处粤西欠发达的阳西县共建中山火炬(阳西)产业园,成为广东成立最早的三个产业转移工业园之一。3000亩园区内共引进了美味鲜厨邦(阳西)生产基地、广东三新海产品深加工、中光能光伏发电等一批大项目,既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火炬区创新要素向外拓展赢得了空间。
近年来,借鉴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成功模式,火炬区又与地处粤东的潮州市共建中山(潮州)中炬科技工业园。这个规划建设的1500亩园区将利用火炬区现有创新要素和产业优势,打造电子信息基地、装备机械制造基地、健康医药基地、新材料基地。
今年8月中旬,中国招标网发布深中通道钢壳沉管技术研究中标名单,同时公布了深中通道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桥梁抗风性能验证试验技术研究的中标公告。这表明深中通道建设已经正式进入了实验阶段,主体工程即将动工。该通道有望于2022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中山到深圳的交通时间将由目前的两小时缩短为30分钟。由此,珠三角东西两岸的深度融合将显著提速。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员,火炬区与深圳、东莞、惠州等东岸城市的新一轮合作大幕正徐徐开启。(经济日报记者 庞彩霞)
上一篇: 中期协与中钢协签署合作备忘录
下一篇: 120万桶:欧佩克决定明年1月起实施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