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指挥大厅里,就能听到几十公里外地下管网漏水的水滴声。”位于安徽合肥经开区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内,院长助理梁光华正演示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项目。通过将一种智能监测球植入供水管网中,该研究院的监测指挥中心就能随着智能球在水管中来回流动,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每一处管网渗漏点。水环境安全监测与污染预警溯源是该研究院的重要技术成果。“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不同,每个企业排放的污水都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特征,查出排放污水的企业。”梁光华说。
合肥经开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技术专利正在上升为城市公共安全监测与治理方案,最终将推广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被合肥经开区视为区校合作的新样本,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人才优势,构建从基础理论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完善体系,一个技术水平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基地正在崛起。
今年以来,合肥经开区布局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高规格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已成为推动该区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
向下延伸通道,向上激活源头。通过完善“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合肥经开区积极探索委托研发、共建实体、科研院所转制、建立技术中心等模式,加快科教资源转化步伐,进一步激发出深藏在科技“富矿”中的创新生产力。目前,该区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4%,预计到2020年将提高到4%以上。
今年,合肥经开区拓展与清华、哈工大、中科院等的深度合作,对接科技成果攻关、转化和产业化运用。目前,全区在建“双创”平台面积为108万平方米,形成了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想研发中心、清华启迪科技城、东湖高新合肥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高校三创园“六大创新平台”。
在接连引入清华大学、哈工大等“脑力资源”之后,合肥经开区重新梳理其下辖丰富的高校资源,并将其视为创业创新的关键力量。日前该区出台的学区合作实施方案,打破了区校之间的“玻璃门”,全面建设产学研对接平台。“区校合作是一个支点,撬动的是我们由产业承接地晋升产业创发源头的转型升级战略。”该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伟表示。
11月初,坐落在合肥经开区的联想全球研发中心刚刚启用,它每年能够完成30多款电脑新产品的试验开发和测试验证。其中,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分析实验室可以对电脑屏幕的亮度、色域以及对比度进行精准分析,从而为前端研发和生产提供基础大数据。这个研发中心已经拥有27个行业先进实验室,技术团队人数超过600人。正因为有了强大的科技研发做支撑,合肥联宝公司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把这里建成了电脑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500万台平板电脑。
“我们拥有开发50万行代码的控制软件能力,掌控着电动汽车的‘大脑’。”江淮汽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王方龙部长说,这种成熟的产品开发策略,正是基于该公司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电机和电动控制等核心技术。
“我们的创新能力培育、技术研发,都围绕产业,这最终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创新生态。”杨伟介绍说,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合肥经开区制定出台了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等7个专项政策,已有2亿元政策资金扶持到位。今年1至10月,该区技术改造投资180.8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工业投资总量的65%以上。
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大区,在创新生态环境下,合肥经开区由“跟跑”“并跑”变为“抢跑”“领跑”,以创新塑造引领性发展,如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0多家,其中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12户,超10亿元的企业49户,超亿元的企业119户,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2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上一篇: 本轮煤价上涨主因:供需偏差
下一篇: 天津外运中蒙俄货运班列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