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实施两年来,国家用于这一地区的生态治理投入已超过12亿元。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晓南介绍,2005年我国启动为期9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6.5亿元,初步遏制了这一地区的生态退化趋势。
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雪山,绿意盎然的山脉连绵起伏——这里是万山之宗三江源;
梯次结构的“中国地理三级阶梯和世界第三极”——这里是万水之源三江源;
三条动态飘带,如三条“洁白的哈达”,更如长江、黄河、澜沧江——这里三江之水源源不断滋润着华夏大地;
……
近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识千呼万唤始出来。金字塔式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识,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形象展示,更是国家形象和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生动诠释了青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信心和决心。
翻开中国的版图,中国最大的盐湖在青海,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也都发源于青海。青海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从大局说,青海的生态保护,尤其是对三江源“中华水塔”的保护又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无可替代。
据公开资料,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青海,担负着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在刚刚结束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竣工和验收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最新评估显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提升,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水资源量增加84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560个西湖。这项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投资85.39亿元。与2004年相比,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河流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的优质水,为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青海省生态建设领域的一号工程,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是支撑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工程历时10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一期工程实施的10年,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林草生态系统水资源涵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黄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
与2004年相比,三江源区草原植被盖度平均增加11.6%,产草量提高30%。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3.2%提高到4.8%,黑土滩治理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雪豹、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素有“雪域精灵”之称的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植物种群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也得到有效保护,反映了三江源作为世界高原动植物资源库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据了解,青海环保部门按照《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对三江源地区的各类企业和和工程项目单位存在的违法开采、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以及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进行排查摸底,依法取缔、关闭违规企业,督促停产、整顿以及限期整改的企业开展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并由该省环保厅、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对综合整治情况进行督查。
在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青海省玉树州环保部门对县城所在地周边,国省道交通沿线、旅游景区、乡镇村庄以及环境敏感区等进行了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共出动3735人次,清理垃圾2085余吨;海南州环保部门检查企业27家,查处违法企业3家,处罚金额23万元。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和工程项目单位存在的违法开采、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及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再次开展排查,对发现的新问题要列出清单并制定整治方案,要重点紧盯有明显污染的、易引发群众上访的问题,全面落实措施并予以整改。
此外,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作为其核心区的国家公园到底什么样?由于地域辽阔、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一般人很难实地一睹它的全貌。近期,覆盖整个三江源国家公园、可远程控制的生态监测系统于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成。借助高科技手段,观测者最长只需1天即可“跨越”三江源区12万平方公里。
“借助‘千里眼’,如今三江源地区的基础生态研究效率也在大幅提高。”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技术人员说,他们选定的监测点均位于各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通过分析各个年份、不同季节的画面细节,科研人员即可粗略掌握生态、气候等变化规律。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晓南说,三江源地区11年来草地面积净增加123.7平方公里,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这些枯燥、抽象的数字如今通过可视化系统呈现,正变得生动和具体。
上一篇: 华北黄淮雾霾周末加重 四川等地大雾持续
下一篇: 内蒙古200万吨煤制油项目获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