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马桥街道办事处民政办今年年终多了一桩事要办:给全街道51户低保家庭发放每户2000元的光伏扶贫资金。
“安装‘屋顶电站’,低保家庭自己不用掏一分钱,每年每户还将获得2000元的受益。”民政办主任宋玉曙说,今年,该街道在第二届居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票决产生了十件实事工程,“光伏扶贫”项目列入其中。通过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变“输血”为“造血”,为低保户脱贫致富打下基础。
据了解,根据低保家庭的不同情况,马桥街道办事处采取两种模式开展此项扶贫工作。居住房屋适合安装光伏发电装置的低保户在自家屋顶建成光伏发电设备后,产权归低保户所有,低保户退出低保后依然可以享受发电收益;因安全问题光伏设施无法安装在自家房屋上的低保户,按照“村(社区)提供屋顶、街道负责建设、低保户获得收益”的模式,由低保户(或电网户主)提出申请,马桥街道统一进行建设,并由相关村(部门)出面办理统一的电表,并按照千瓦/户的标准切块到低保户,相关收益由低保户享受。光伏发电设备建成后,产权归街道所有,低保户退出低保后不再享受发电收益(但街道确保5年内发电收益归该低保户所有)。今年上半年,该街道第一批12户低保户已完成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了2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并由海宁市供电部门对光伏发电工程进行验收并入国家电网之中投入使用。最近,马桥街道柏士村村部的屋顶容量为118千瓦的光伏发电工程正在安装,完工后即可投入使用,今年年底,这39户低保户每户也将收到政府给的2000元的光伏扶贫资金。
据了解,马桥街道计划2016年、2017年在村级办公用房中建设不少于80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动态扶贫光伏设施),用于未来新增低保户的扶贫,多余收益存入街道精准扶贫专项基金。
马桥街道的探索并非个案。近年来,海宁市建立了“一对一”、“一助一”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的扶贫开发机制,开展了“1”项慰问送温暖活动和落实“X”项多样化的结对帮扶措施,做到了在扶持对象上精准、项目安排上精细、资金使用上精确、措施到户上精深、脱贫成效上精实,使全市农村低收入农户收入得到增加,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光伏扶贫”正是当地探索出的一条扶贫攻坚新路。早在2014年春节后,袁花镇与晶科能源为首批10户低保家庭免费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镇里给我们免费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你不用管它,它就会在太阳底下发电,用不了的电还能赚钱。”袁花镇红晓村的顾卫根告诉记者。太阳能发电即发即用,用不了的还能上网卖给国家。作为袁花率先用上光伏发电的10户低保户中的一户,“屋顶电站”建成近两年来,这个一度由于家庭成员患尿毒症陷入困顿的家庭担子明显轻了。
据估算,一个“电站”每年平均为每户低保家庭增加2000至3000元的收入。太阳能发电系统预计寿命25年,这是一种“造血”式扶贫。
“去年,海宁在全省率先提出到2019年,要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66以内,同时基本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下人口。”海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向着这个目标,当地正积极探索各类帮困扶贫新举措,继袁花镇、马桥街道等地的探索之后,“光伏扶贫”也将进入更多困难家庭。
上一篇: 2030议程中的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
下一篇: 11月内蒙古煤炭价格涨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