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现有约束条件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社会成本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短期来看,电力系统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发电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平均发电成本的降低、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等方面;长期来看,可以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相关企业的发展规划与投资决策,以保证电力基础设施的充裕性,保证电源、电网结构与负荷的匹配,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
实现电力最优配置,理论上讲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采用计划模式,在厂网一家的体制下,电力企业按照成本最小原则进行电力调度、规划投资;另一条是采用市场模式,以充分竞争形成的市场价格引导发电与用电,以及相关企业的长期行为。只要管制到位,两条路径都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在本轮电改之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既不是第一种模式,也不是第二种模式,实现了厂网分开,没有实现竞价上网,假定电网企业是理性主体,在仅考虑企业收益的情况下就会按照网损最小化原则进行电力调度,不可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最优化。所以,有必要对之前的电力体制实施进一步改革,真正地建立起完善的电力市场。
现货市场提升空间大
新一轮电改首先从扩大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的直接交易、开放售电侧两方面着手,其中,直接交易目前只有月度以及更长交易周期的中长期市场。
这些改革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中长期交易,煤耗低、边际成本低的高效率火电机组,以及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价格优势得以体现,挤占了低效率机组的发电量,从而提高了发电侧的效率。在售电侧,未来如果能够通过市场价格波动激励用户更多地参与需求侧响应,也存在一定的效率提升空间可供挖掘。
未来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建立现货市场,同时设计不同的中长期市场交易品种以加强市场流行性、降低市场风险。
电力供需必须时时平衡,而每时每刻的负荷都在发生变化,用电高峰和用电低谷时的负荷差别还很大,要实现电力最优配置,就需要尽可能地针对不同时段的负荷水平,实时调整不同发电厂、甚至不同发电机组的出力,保证随时都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用电需求。这个过程中的效率优化空间,要远大于中长期交易。
当然,随着交易主体、交易环节的增多,交易成本也会增加,其本身就会造成效率损失,现货市场设计的关键,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总体成本最小化。
现货市场建立以后,对于缓冲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生俱来的波动性,减轻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很有帮助。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对电力系统调节功率、频率平衡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当前,没有企业愿意专门建设储能装置或者灵活性更高的机组,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提供备用、调频等辅助服务,原因是在当前的电价水平下,其收益无法覆盖成本。一旦有了现货市场,对于电力实时交易中的不平衡部分,如果需求大、供应少,其成交价格往往会显著高于中长期市场的成交价,参与辅助服务的企业便可以借此盈利。若盈利水平很高,还会吸引新的投资进入,从而满足这个市场需求。
总之,建立现货市场势在必行。按照成熟电力市场的运行规则,远期交易的目的是为现货市场提供风险对冲手段。因为我国尚未建立真正的、涉及实时平衡的现货市场,目前存在的月度以及更长周期交易的风险对冲作用实际上也没有得到发挥。
通过市场实现政策目标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在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现实当中的社会约束,比如发电企业前期投资的成本回收,发电企业破产导致的失业问题等等。考虑到这些因素,本轮电改并没有一下子全部放开,而是采用了“先市场后计划”的方式,各省(市、区)在设计交易规则时,均是先拿出一部分电量进行直接交易,剩余部分按传统发用电计划调度。
在现货市场没有建立以前,因为很难实现电力供需的实时平衡,采取这种方式尚属情理之中。未来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与完善,应该逐渐过渡到“先计划后市场”的方式,即首先确定计划电量,按照发用电计划在不同发电厂、不同机组之间进行分配,剩余电量全部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分配。
原因在于,发用电计划实际上需要影响是电厂、机组之间的财务分配,而非功率分配,只有先计划后市场,才有机会通过交易机制去矫正计划对功率分配的扭曲。比如对那些煤耗较高但立即关闭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发电厂,可以通过基数电量分配+发电权交易机制,让其不发电或少发电,即保证了这些企业的合理收益,也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再如对那些保障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运行所必需的、边际成本较高发电厂,发电量虽少,但必须保证它们能够存活,可以通过容量市场使其即使不发电也可以获得一定收益。
总结各国经验可以看到,电力市场不可能一开始就设计得很完善,为了实现电力的最优配置,交易制度与交易规则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但是,最底层的设计规则要明确、要正确,一旦市场真正运转起来,再去做基础性修改,成本会非常高。在我国电力市场不断完善的当下,笔者建议尽快建立调度时段为半小时或更短的现货市场,同时完善容量市场、发电权交易等中长期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兼顾社会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文·荆朝霞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电力系主任)
下一篇: 国内最高光伏空调项目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