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传统煤电,天然气发电在于环保、调峰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气源价格过高,需靠政府补贴盈利,我国煤电、天然气发电比例严重失衡。近日,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协同发展优势、突破瓶颈制约等议题,建言献策。
现状:天然气发电装机量逐年上升,尚处起步阶段
天然气发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灵活的能源利用方式受到推崇,在我国电源结构中占比逐年上升。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的统计数据,2015年天然气发电量为165.8太瓦时,比上年增长24.4%,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9%。受到近年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挑战,传统的以煤电和大型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受到冲击,天然气发电受到青睐。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颁发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实施细则》,明确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2015年被视作是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元年。一方面,包括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南方电网等在内的众多企业开始涉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形成了良好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主的综合供能体系正在推广,企业开始探索未来多能互补的独立能源体系,行业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具有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能源系统效率等优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和调度运营,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利用优良的调峰能力进行灵活调度,能够使整个系统对电网更加友好。但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天然气发电装机占全国装机总量超过或接近1/3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天然气发电仍比较滞后。2015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装机量为66.37吉瓦,仅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4.35%。
瓶颈: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缺乏综合性政策支持
分布式天然气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并不等同于将分布式能源简单叠加。如果缺少协同发展的思维,分布式能源发展不仅无法起到“1+1>2”的效果,甚至各自的问题也会混在一起,制造出新的障碍。
目前,较高的气价制约分布式天然气项目的经济性。从成本结构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电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燃料成本要远远高于煤炭,平均电力成本较高,且天然气成本受政策、市场、替代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的变动性较强,而分布式能源冷、热能的价格受到供需双方及市场等多重因素制约,价格和主要产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项目的风险。同时,气价和电价的关系对项目的运营有显著影响。国内天然气价格较高,工业用电价格低,导致气电比(天然气价格与电价之比)较高,天然气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远逊于美国。
分布式能源最大的优点是便宜,最大的缺点是不稳定,区域壁垒很难打破。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认为,分布式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是很困难的,二者是竞争关系,因为最终都是去替代煤,很难配合起来、协同起来做一件事情。有很多项目是这么设计的,但是做起来很难。
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低于预期进展。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于2011年下发《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目标。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只有288个,局限在国家推动的示范项目和少量的商业项目。
机遇:因地制宜,协调推进电价、气价机制改革
协同发展要注意分布式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融合的场景,并且要研究项目商业化的政策条件和技术经济的边界条件。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袁家海认为,将分布式天然气发展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电价承受能力较高,同时供热需求和夏季制冷需求比较大、时间比较长的地区,才有可能有商业前景。
在电网系统中,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主任徐晓东认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可控的电力来源,光伏或风电虽然也是分布式能源,却是不可控的。基于此,他认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设计与策划,需要考虑冷热需求与用户需求。分布式能源不是盲目的分散,而是综合考量区域温度与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系统。
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行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的电价、热价、气价等新的价格机制改革,是打破分布式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经济中心主任高虎提出,投资者找到合适的气价、电价,用户才能找到合适的投资点。分布式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投资模式和选择区域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将差异性协同起来进行考虑。只有将两端的不确定性尽可能消除,才能真正解决分布式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挑战。
上一篇: 去产能失业人员等将获精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