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执法人员启用无人机禁烧巡查。
1月10日,记者从成都市农委了解到,2016年,成都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77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748.8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24%。走出“年年禁烧年年烧”的怪圈,实现“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禁烧目标。
那成都这一整年的秸秆,去哪儿了呢?10日上午,记者前往蒲江、大邑等地调查,去年大春、小春期间,当地搜集的秸秆,有大部分被运往两处大型工厂。其中,有部分秸秆被特地“储藏”起来,在冬季成了菇类生长的天堂。
在大邑蔡场镇万延村,就有这么一处大型“蘑菇房”。工作人员介绍,该工厂占地占地180亩,以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为主业,是大邑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就有智能温控菇房48座,每个菇房占地面积220.5m2,种植面积600m2,每平方米出产蘑菇25公斤以上。
对此,成都市农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养畜、秸秆沼气建设,加快推进秸秆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从以往的烧,到现在充分利用。”据了解,在开展禁烧的同时,还加大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解决秸秆的出路问题。例如,采取梯级收购秸秆补贴,将原来被视为“废物”的秸秆,收购起来统一利用,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记者杨力摄影报道)
上一篇: 这些央企为何选择薄膜发电
下一篇: 助力铀矿储量增长 推进环境辐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