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习近平主席在去年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引用这句古话,指明了全球经济治理的要津。作为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治理同样如此。
事实上,通过实施更早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已经在国际能源治理的舞台上,扮演起了日益重要的角色。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能源国际治理提升至2.0版,自此,国际能源合作嵌入到了国家层面大战略当中,同时也是后者实现的重要支柱。因而能源合作的目标从获取能源资源本身,转变为对内促进能源革命,对外促进双边多边的多种合作。具体来说,包括能源产能合作、能源金融合作和能源服务合作,这些合作将在2017年及未来再度发力。
产能合作 重中之重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属于“战略性优先项目”,能源的商品属性则将为合作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巨大,其中能源合作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中之重。展望新的一年,中国将发挥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优势,在油气、电力、核电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
油气方面,将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持续推进一系列重点工程:在中亚俄罗斯地区,包括跨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并抵达中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项目,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建设及西线项目;在中东地区,包括在伊拉克、伊朗、沙特地区的大型油田、炼厂、天然气项目的建设运营;在亚太地区,包括中缅油气管道投运以及上游勘探开发,还有澳洲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LNG)一体化项目。
电力方面,将积极稳健开展国际合作。具体包括高质量建设巴西美丽山水电送出特高压输电、海外大型绿地输电特许权项目特里斯皮尔斯水电送出二期、以及巴基斯坦±660千伏交流输电等工程项目。此外,还将继续促进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
核电方面,合作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英国政府批准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华龙一号”正式立足欧洲市场。而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同样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中,计划发展核电的有20多个,预计2030年前规划建设核电机组约240台,总投资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但同时要注意,由于核电投资额巨大,而且容易受到政治等因素影响,合作风险仍不容忽视。
此外,中国作为掌握高端能源技术的大国,还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开展风能、太阳能、节能增效和减排技术等能源技术合作。
金融合作 不可或缺
由于“一带一路”项目规模可观,资金和风险是存在的两大阻力,金融恰是破除阻力的重要途径,因而金融合作必不可少。
新的一年,亚投行将募集更多资金,进一步提供金融支持。据亚开行测算,2010~2020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若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至少需要投资8万亿美元,融资缺口巨大。亚投行对弥补部分资金缺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亚投行正考虑在2017年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更多资本,更好地为亚太区域互联互通提供项目融资。
同时,丝路基金也将尽快落地投资项目。丝路基金监事会主席杨泽军此前表示,2016年实际投资额达到约40亿美元,2017年投资额可能达到60亿美元左右,项目大多集中在能源资源和产能合作领域。
此外,国内将出现更多的石油天然气期货交易所,着力于将原本限于国内的能源期货交易市场与国际联通,使中国这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油气定价发挥更大影响。例如上海交易中心就以“先气后油、先现货后中远期、先国内后国际”为运营战略定位,力争五年内成为亚太地区石油及天然气交易及定价中心。
服务合作 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搭建了广阔的合作平台,2017年,中国可以借此开展能源服务合作,提供更多的公共能源产品,主要体现在减少能源贫困和全球气候治理两个领域。
目前,全球约12亿人口用不上电,约28亿人口要依靠木柴、秸秆、粪便以及其他材料取暖和做饭。可以说,全球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十分明显。而中国主导的国际能源合作,将有利于改善这一状况。通过在理念、技术、资金上的引领,实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从而减少能源贫困,并且能源合作必然会带动其他领域相关合作,已经受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广泛欢迎和期待。
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作为主席国,中国推动二十国集团首次发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并确立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降到400亿吨等关键目标,为推动签署《巴黎协定》提供了政治支持。可以想见,2017年及以后与之相关的碳减排、碳交易等领域将衍生出更大的合作空间。(文·许勤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苏慧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下一篇: 美国太阳能发电占比少从业人数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