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地热已经成为新能源产业一匹“黑马”。诸多企业中,谁的业绩最为亮眼?
2017年,2月4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共同印发了《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地热规划》),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份地热发展五年规划。
《地热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可拉动投资约1400亿元;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可拉动投资约800亿元;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可拉动投资约400亿元。所以“十三五”期间地热能开发利用总共可拉动投资约2600亿元。
世界地热利用前10名国家对比图
截止“十二五”末,我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年可实现替代标煤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20万吨,地热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在地热直接利用中,浅层地热供暖占58%,中深层地热供暖占19%,温泉洗浴仅占18%。意味着中国地热开发的能源性、技术性更加突出。而政策的引导将极大地推进地热能的发展,地热能也有可能成为中国“十三五”期间增长最迅速的可再生能源。
『中石化』
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实践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把发展地热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规划和推进,形成了多井集输、梯级换热、综合利用、尾水净化和采灌结合等地热资源开发应用技术体系,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暖CDM方法学,实现了地热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石化已成为国内最大常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
目前,中国石化地热产业已遍布全国16个省市区,地热供暖能力达4000万平方米,占全国常规地热供暖的40%,年可替代标煤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成功打造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雄县模式”。截至目前,雄县已建成供暖能力450万平方米,成为我国第一个“无烟城”,并以“雄县模式”为引领,已在河北省15个市(县)区发展地热供暖面积1500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地热开发将打造“20座无烟城”,实现新增供暖、制冷面积1亿平方米。
近年来,按照中国石化提出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胜利油田随即成立地热余热项目部,并提出“一年高起步,两年见成效,三年上规模,四年成产业,五年创品牌”的目标。截止12月底,胜利油田已投产运行地热余热项目22个,共实现新增和替代供暖(制冷)面积119万平方米,年实现替代油7376吨、代气1378万立方米、节电407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6万吨,相当于植树100余万棵。
『中石油』
中石油辽河油田曙五联合站采用1750kW 高温水源热泵及螺旋板式换热器,利用71~73℃污水对进站来液加热,每天可节约燃料油60t。华北油田任一联合站将吸收式水源热泵用于办公区采暖及原油加热,每年可节省原油1133t。中石油除大庆油田水务公司以外,华北油田也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尝试利用地热井口发电。早在2013年3月1日,华北油田就参与了国家863计划“中低温地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项目。而2006年底中石油旗下的长城钻探公司曾成功中标肯尼亚奥卡瑞发电站地热井钻井项目,在海外开展高温地热井钻井综合服务项目。
『中广核』
2012年3月,中广核节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成立的“地热能应用工程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作为双方地热能开发应用相关技术的研发部门,并围绕中广核地热能利用开发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地热能产业发展政策与产业动态分析研究。
2015年9月份,济南市政府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清洁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燃煤锅炉能源替代项目合作协议》签约,共同探索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地热能开发利用和生物质能发电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同年10月,中广核华龙一号与肯尼亚核电局签署的开发肯尼亚核电项目的谅解备忘录(MOU),当时肯尼亚能够开发的常规能源(水电和地热)规模都很小,急需寻找大中型规模的快速建成型的能源,同时考虑提升电网容量和输配电能力等方面的建设,中广核核电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热利用现在越来越得到认可,河北雄县地热供暖覆盖已经达95%以上,此次《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将为我国地热利用的推广带来契机,地热供暖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规划,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 7000万吨标准煤,其中,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 2000万吨标准煤,规划篇幅占到将近三分之一,有望促进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的压减,改善大气环境。地热能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其中污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开发等也将进入活跃期。
下一篇: 电力成本成企业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