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本身就是可扩充的平台,意味着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是奇点和其他厂商相比不一样的地方。”
4月13日,奇点汽车发布量产车型IS6。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4月19日举行的上海车展,将有蔚来、正道、威马等多家新创企业的车型亮相。
同时,一大波传统车企也将亮相多款新能源车型,如北汽新能源的“E系列”、“ARCFOX品牌系列”,云度汽车的两款电动SUV车型π1和π3。
然而,看似百花齐放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背后,汽车业内很多人都在疑虑,新创企业量产车型集中亮相,对传统车企产生多大的冲击?4月16日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创企业已到量产时间节点,需要向外界展现自身的成果,但是量产车型能否依照计划按时投产,仍有待观察。”
相对于传统车企,新创企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供应商的选择、工厂的建设、资金实力等因素都能影响新创企业的走向。
奇点汽车CEO沈海寅提到:“对比传统汽车,奇点汽车在新技术的投放速度比传统车企最多能提前一到两年,如果传统车企本身在观念上的转型比较慢,那么很可能会延长三到四年。”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现在的十几家新创造车企业,最多能生存两到三家。张君毅表示:“未来新创企业仍面临诸多难题,如供应商的选择、寻找合作对象或工厂建设以及资金等问题,但决定能否做起来的,还是产品能否得到市场认可。”
多维度定义汽车
传统车企和新创车企,二者的造车理念存在根本不同,传统汽车更多的强调继承和发展,而互联网汽车则是否定与颠覆。本届上海车展亮相的蔚来、奇点、正道三个品牌为例,新创企业相互之间的理念也存在差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次蔚来将携EP9纯电动超跑、ES8、EVE概念车以及电动方程式赛车等11款车型亮相上海车展,尤其是其即将量产的豪华7座纯电动SUV ES8,基于中国7座SUV市场的需求,主打国内家庭市场。
推出7座新能源汽车,在新创企业中尚属首例,但如何与传统燃油车7座形成差异,目前看,蔚来汽车传递出的定义还很模糊。
奇点汽车瞄准的是80、90后年轻消费群体,首款智能电动汽车量产SUV车型IS6亮点在于细节设计以及智能应用的搭载。沈海寅表示:“奇点最核心的技术在于是一辆智能汽车,而传统车企生产的则是功能汽车。智能汽车本身就是可扩充的平台,意味着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是奇点和其他厂商相比不一样的地方。”
正道汽车则是基于新能源汽车基本硬件要求,即续航里程,来寻找市场需求。正道汽车在今年日内瓦车展亮相了正道H600,引发不小的轰动。
据悉,正道H600上搭载了“微型涡轮发电机增程器+超级电池“动力组合,属于增程式电动汽车,它采用的石墨烯电池可持续充放电超过4万次,油电相加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目前来看,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在400到500公里。
上述三个品牌皆以不同维度去造车,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细化产品技术层面,对比传统汽车优势并不明显,更多在新技术上投放时间相对较早。
张君毅表示:“现在供应商更为开放,只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并尽可能控制成本,新创企业易采用新技术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同时相比传统车企,新创企业的包袱更小,为其产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2018年也将会迎来新创企业量产车型投放市场的爆发期。”
市场只为产品买单,而不是商业模式
此前以乐视为代表的新创企业发布的概念车型,曾遭受外界各种质疑。乐视虽然已发布量产车型,但何时能投产没有明确时间点。
新创企业存在代工与自建工厂两种模式,绝大部分新创车企选择自行建厂生产,认为代工仅是权宜之计。
蔚来此前已明确表示将由江淮代工,不久蔚来又与长安汽车成立新合资公司,并在南京建成了一座电机与电控系统生产工厂。奇点也是在完成6亿美元融资之后,在安徽铜陵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沈海寅表示:“代工模式虽然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上还有一些不自由的地方,其中包括必须在车尾部贴上代工厂的名字。等到铜陵工厂建设完成后,奇点汽车将会一步步按流程去申请新能源的资质。”
截至目前,已经有12家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国家对新创企业资质的审核持放开的态度,但其量产车型能否进入工信部《新能源车推广目录》享受补贴成为新难点。
按照国家相关规划,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会在2020年取消,按照上述新创车企量产车投放市场的时间,补贴政策影响也仅剩一到两年。
然而,最为关键的仍是量产车型的竞争力,其走向市场后将与传统车企燃油车直接竞争,如奇点IS6售价区间在20万-30万,这个价位不仅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等合资公司的各个级别车型,如迈腾、雅阁、途观等畅销车型,还有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入门级车型。
而且传统车企正向新能源汽车过渡。大众集团的2025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自动驾驶技术、电动化以及数字化这三大领域,将成为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宝马、通用、福特、沃尔沃、本田、丰田等众多传统车企也正通过自行研发、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投资共享出行公司,迅速向智能化、共享化、新能源化的方向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纪伟)
上一篇: 清洁能源贷款将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一篇: 越南鼓励发展太阳能发电